司空最早出此刻部落联盟时代,《尚书·尧典》记舜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中设司空等九官,由禹担任司空,主管水利。冥冥之中似乎自有天意,舜帝的司空禹后来竟然执掌朝政成为了帝王。水利关系农业生产,这亦农耕文明的“核心分部”。
西周时,司空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叫作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是周代掌管当时表率最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工部的手工业制造官员。此时司空、司马、司徒的地位还无象汉朝那样明显。
汉成帝与汉哀帝不知哪根筋抽,认为丞相、太尉、御史医生都是秦朝的官,分别改名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三公”亦被叫作为“三司”,所说“开府仪同三司”便是开府礼仪、薪水与“三司”相同。南北朝时帝王大大都是“半文盲”,读不懂“开府仪同三司”是什么意思,例如北齐竟然显现了“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做为官名,北周到隋唐亦跟着运用。
东汉创立后,汉光武帝刘秀留下沿用了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官职,以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汉光武帝刘秀后来改大司马为太尉,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此时司空负责水利与赏罚,俨然是“三公”中最有权势的职务,须知“国之大事,惟赏与罚”。名义上司空的地位不如“三公”之首的太尉,但东汉的太尉并不把握兵权只是皇帝的军事顾问,兵权把握在将军手中尤其是大将军。当然,行政实权则把握在尚书台哪些低级官员,“录尚书事”才是实质执政官。
中平六年(189年),并州牧董卓率军进入洛阳。这是公元25年东汉创立败兴,国家野战军首次进入首都,董卓火速掌控着朝廷局势。当时主持朝政的是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她们一起“录尚书事”。何进亡于宦官刺杀,太傅袁隗作为朝廷实质主政者。为了笼络董卓,袁隗以小皇帝的名义罢免了司空刘弘,拜董卓为司空。董卓担任司空第1件事,便是废黜小皇帝刘辩,以陈留王刘协为幼主。董卓则被太傅袁隗以朝廷名义拜为太尉,位在“三公”之首。原来的太尉兼幽州牧刘虞,则改为大司马兼幽州牧,远离朝廷亦就失去了影响中枢的实质权力。
董卓担任司空不外区区数月,却废立天子。董卓担任太尉后,司空的职务则交给了“四世三公”的杨彪,杨彪的儿子便是才华横溢的杨修,他的子孙后裔杨坚,则是创立了隋朝。看来世家大族,是不能够忽略的。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奉迎天子刘协时,只不外是“自封”的兖州牧与李傕以朝廷名义册封的建德将军。后来汉献帝以曹操接驾有功,实封曹操为兖州牧,并把曹操从杂号将军的建德将军,升为重号将军的镇东将军。曹操劫持天子到许县后,汉献帝把曹操从镇东将军升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从此曹操用“司空”的职务主持朝政,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那一年曹操拔除司空、司徒、太尉等“三公”职务,恢复设立丞相职务,自己担任丞相。“曹司空”主政12年之久,而后才是“曹丞相”。
董卓、曹操掌控朝政最初,都是用“司空”职务。一则司空地位不如太尉等职务,不会导致朝野高度关注;二则司空把握着赏罚大权,有利于提拔亲信清理反对派。当然,她们都不满足“司空”的职务,董卓历任太尉、相国、太师,曹操亦最后从司空升为丞相。不是董卓、曹操爱好司空,而是她们并无一起始就把自己升到最高职务。
我始终认为曹操封自己为丞相是败笔,倘若他尽可能不去改变东汉的政治模式,消灭袁绍集团后担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形成皇帝管理皇宫、大将军管理皇宫之外的格局,皇权与大将军权力掰开,亦许曹家不会那样快形成内讧,亦不会那样快被司马家族取而代之。
曹操担任司空或大将军后就应该“不慕虚名”,而不该该封自己为丞相乃至魏公、魏王后才“不慕虚名”。曹操担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坐镇邺城,让曹丕担任五官中郎将坐镇许都监控天子,爵只封侯,与荀彧等人的矛盾亦不会公开化,实质把握着军政大权岂不更好?等到曹操自封丞相,他已然从“汉相”沦为“汉贼”,这就有了刘备、孙权联合抗曹的赤壁之战。
返回外链论坛: http://www.fok120.com,查看更加多
责任编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