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妍妍
随着毕业季来临,2024届高校毕业生持续进入论文答辩周期。今年不少高校都发布专门通告,知道将对毕业设计(论文)中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占比进行检测,并对AI代写在论文中的比例等问题作出规范。 截图源自: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官网
例如,天津科技大学教务处发帖规定,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生成式AI检测的结果超过40%,学院将发出警示,并需求学生自查自纠。湖北大学本科生院发布通告,宣布在本科毕业学生毕业论文审核过程中试行加入对文案运用生成式AI危害状况的检测,如发掘该论文检测结果为“AI代写高危害”,教师应指点学生进行修改。
截图源自:湖北大学本科生院官网
多所高校针对AI代写论文现象的政策规范,亦在侧面印证着当下大学生运用AI工具的频度和广度正在持续增多。此前曾有媒介面向全国高校学生发起关于AI工具运用的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055份。调查结果表示,84.88%受访者曾运用过AI工具,其中16.30%受访者经常运用AI工具,57.49%受访者偶尔运用,19.43%受访者基本不消。
在校大学生能够说是接受新兴知识的庞大群体,亦是最有可能塑造将来知识传播形态的群体。她们针对AI这一新型工具如此高的接受度,亦让人们难免慨叹人工智能针对教育行业的重塑与改造,似乎正在以高于人们认知的速度进行着。
如同搜索引擎的显现曾极重地冲击了字典、词典以及百科全书类的工具书那样,AI工具的普及亦正在从更高维度上几何级地提高着人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例如它能够帮忙大学生快速检索资料、整理文献、陈列提纲、润色文稿等,让学生免去有些基本性、重复性的工作,方便有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术创新中。
新华网发(孙凯芳 摄)
不外从这类AI制品背面的语言生成机制来看,这是基于已有语料反复学习训练而来的一种概率模型。它能够总结概括或者凝练已有的知识来回答问题,但却难以创造新的内容。这与学术科研的创新性需求是相悖的,这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在论文写作中的功效是有局限性的。与此同期,过于智能快速的“答案”生成,亦让部分学生产生了思维惰性,显现了直接照搬、复制粘贴的现象。
因此呢,高校出台规范AI撰写论文的政策,就非常有必要。这不仅是让学生们知道AI运用的边界,正确运用AI工具来辅助学习,更重要的是它传递出一种态度,即在科技加持下追求效率的同期,亦要守护学术科研的尊严,依旧保持对知识的敬畏。
大学生在毕业典礼。照片源自:新华社(记者:胡智轩 )
将来的学术科研,将是人与AI深度协作的场景,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与AI的数据智能处理能力将形成有力的互补。而高校的规范能够看作是为这一将来的学术图景创立一种理性的规律,保证让技术服务于人,而非让人被技术所裹挟。
随着人工智能对平常生活各个行业的深度介入,怎样与新技术共存,又怎样让新科技为我所用,都是需要人们持续去学习的。与人工智能一起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人才,很重要的一项能力便是驾驭AI的思维和速度。新科技总会带来新挑战,但同期亦伴同着新机遇,不妨就以审慎广阔的态度认识AI、正视AI吧。
热点视频举荐 ↓↓↓更加多内容关注“光明时评”微X视频号↓↓↓关注“光明日报”微X视频号↓↓↓彩礼披上“新马甲”,“天价彩礼”怎么治?
老年人的养老钱,不可任凭“围猎”毕业前的“德育论文”,怎样避免形式主义诘难
文字:邢妍妍
照片:新华网、人民网
责编:张永群
编辑:邢妍妍 范天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