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临终病人“不吝一切代价”救治,是多么的愚蠢和残忍!
源自:人民网
近期,女作家琼瑶因是不是给失智的丈夫平鑫涛插胃管,与其继子继女争执不休,从而在网上公开决裂。环顾国内,固然安泰死的说法流行数年,但说实话,没论是在法理还是伦理层面,都无什么突破。这在客观上引起每年有相当数量的老人和病患,在受尽病痛熬煎后,艰难地死去。尤其是有些癌症病人,在进入晚期后,难免备受癌痛熬煎,痛不欲生。但此时候,设若病患自己不表态,其伴侣或子女都不敢轻言放弃治疗。而实质上所说治疗,不外是借助插胃管、导尿管和上呼气机,勉强维持其生命体征。这到底是一种人道还是非人道的做法,实在值得深入讨论。
——摘自人民网 魏英杰
临终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有生之年,幸好读到
作者 | 莫小米
本文原载人民网
这篇文案从医学的方向告诉大众临终的过程,期盼大众能有所认识,帮忙家人和自己安然面对。人们关于临终的认识广泛有非常多误区,应该好好普及,不要给亲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一个遭遇车祸的22岁男性被送进了监护室,此时的他生命垂危,几乎不可说话。而后,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医院不准许家人进入病房看望这个随时会告别人生的亲人,在随后的时间里,亦只准许一个亲人每隔2小时进去看望5分钟。在漫长的等待中,懊丧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亦抵不住身心疲惫睡着了,直到护士通告她们病人已身亡时才惊醒过来。因为痛惜没能在最后时刻与亲人见上一面,说上几句告别的话,家属的哀思骤然升温……
这还算不上残忍。在最后的日子里,病人常常得被动地接受这般的“薪水”:一是过度治疗。有些病人乃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在接受创伤性的治疗。另一个极端是治疗不足,亦便是说,病人受到的痛苦和不适直到死亡亦无得到充分的摆脱。
那样,生命在最后的几周、几天、几小时里到底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身体显现了什么变化?在想什么?必须什么?咱们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怎么样做才可给生命以舒适、清闲乃至漂亮的终结?
临终期通常为10-14天(有时候能够短到24小时)。在这一周期,大夫的工作应该从“帮忙病人恢复健康”转向“减轻痛苦”。
临终病人常处在脱水状态,吞咽显现困难,周边循环的血液量锐减,因此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摸上去凉凉的。你不要以为病人是由于冷,必须加盖被褥以保温。相反,即使只给她们的手脚加盖一点点重量的被褥,绝大都数临终病人都会觉得太重,觉得没法忍受。 呼气衰竭使临终病人喘气困难,给予氧气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她们已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此时给她们供氧没法减轻这种“呼气饥饿”。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边留出足够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