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们思想观点的转变,曹操的形象已然不像古代那样单一,而是有褒有贬的名人。毕竟曹操统一了北方,搭起了东汉朝廷的框架,在必定程度上遏制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在文学上亦有相当的建树。不外咱们不可由于肯定曹操的历史贡献,就忽略了他在道德上的缺陷。而曹操最大的一个受人诟病的地区,应该便是屠杀徐州。而屠杀徐州这件事始终存在争议,例如时间、地点、数量上都存在争议。下面博主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曹操两征徐州
陶谦当徐州牧的时候,曹操有两次大举进攻了徐州。根据主流的说法,第1次伐徐州的动机是由于陶谦刚才攻打了兖州的泰山郡和任城国,曹操对陶谦进行回击(有争议,后面会说到),不外不是从泰山郡出兵,而是进攻彭城再到东海,打不下东海就顺道打了一下下邳。
第二次伐徐州的动机便是众所周知的了,陶谦(一说是陶谦部将张闿)干掉了在琅琊国避难,正打算去兖州投奔曹操的曹嵩,曹操为他爹报仇,于是再一次进攻徐州。这一次从泰山进攻琅琊、东海,又给陶谦一顿暴打。等于说曹操对徐州横着打一遍,末了再竖着打一遍,两次用兵打下来十几个县城,给陶谦打得晕头转向,乃至想丢下徐州回自己的老家丹阳避祸。不外这个时候该着陶谦命好,曹操在徐州这儿干架,他的有些亲密战友陈宫、张邈等人就给他来了一次背刺,迎接寄身于河内张杨的吕布来当兖州牧。曹操不得不回去对抗吕布,就给了陶谦喘息的机会(虽然亦喘不了多长期了,同年就病死了)。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秋,太祖征陶谦……初,太祖父嵩……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
曹操屠杀徐州
其实咱们看这两次对徐州的战争,不难发掘曹操都有报仇的动机。在作战的过程中,曹操亦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戮的事情。对曹操这个屠城的举动,史料上的记载触目惊心:“鸡犬没余,泗水为之不流”、“水为不流”、“泗水为之不流,自是数县人没行迹”、“鸡犬也尽,墟邑没复行人”,累积的尸体把泗水堵塞住了,被屠杀的几个县城人迹灭绝,可见曹操杀戮的人数之多,导致的破坏之大。
曹操曾经曾经写过一首《蒿里行》,里面有一句“白骨露於野,千里没鸡鸣。”曹操在诗中对这种惨状的态度是怜悯的、痛苦的;而在现实中这种惨状正是曹操制造出来的。不得不说一个人的人品和他的文品是不可划上等号的。
曹操屠杀徐州的争议之处
曹操屠杀徐州这件事的详细细节是存在争议的,但有无屠过,关于这个问题应该是无争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国志·魏书·陶谦传》、《后汉书·陶谦传》、《曹瞒传》、《水经注·泗水》、《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吴书》种种史料都记载了曹操屠杀徐州这件事,应该是确凿的事情。不外这些史料有的表述不清、有的记载有误、有的互相之间存在矛盾、有的承袭于前人,因此引起了曹操屠杀徐州在屠杀目的、屠杀数量、出现屠杀的详细战役等问题均存在争议。下面博主将所有能够找到的史料放在下面,并且就以上几点分别进行有些浅显地分析。
详细史料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所太多所残戮。(孙盛曰……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二征徐州)《三国志·魏书·陶谦传》:“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一征徐州)《后汉书·陶谦传》:“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一征徐州)《吴书》:“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一征徐州)《曹瞒传》:“坑杀男女数万口於泗水……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一征徐州)《水经注·泗水》:“以其父避难,被害于此,屠其男女十万。”(一征徐州)《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二》:“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攻取应、睢陵、夏丘,皆暑之。”(一征徐州)
另一还有几处间接的记载。
《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瑾与殷模等遭本州倾覆,生类殄尽。”《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前讨徐州,威罚实行。”《为袁绍檄豫州文》:“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屠杀目的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国志·魏书·陶谦传》、《三国志·魏书·荀彧传》中记载有些模糊不清,尤其是《陶谦传》给人的感觉是曹操屠戮了陶谦的士兵。非常多人就以此为突破口,来为曹操进行辩驳和回护,认为曹操仅仅是杀死了陶谦的士兵,这些战死的士兵把泗水堵塞住,而全然否定《后汉书》、《吴书》、《曹瞒传》、《水经注》、《资治通鉴》的说法,只认定这些史料均承袭于《曹瞒传》。
可是《后汉书》、《资治通鉴》或《水经注》这样的地理书籍为何只取《曹瞒传》,并且将屠杀后的惨状描述出来,而不取最权威的《三国志》呢?况且倘若曹操仅仅是屠杀陶谦士兵,那样诸葛瑾为何会说出“本州倾覆,生类殄尽”这般的话呢?《为袁绍檄豫州文》为何要用“割剥元元”这般的字眼呢?因此博主认为,曹操在对徐州用兵的过程中,确实屠杀了当地的大众。
是不是屠杀取虑、睢陵、夏丘三县
诸葛瑾是琅琊国人,他的家乡被屠杀,大概率是曹操二征陶谦的时候。而在《三国志》中并无记载曹操一征徐州时解决、屠戮这三个县城。有人就认为,曹操压根无屠杀这三个县,乃至无往这儿走(取虑、睢陵、夏丘三县属于下邳,位置在主战场彭城以及徐州治所东海郯国以南),全盘否定《曹瞒传》、《水经注》、《后汉书》以及《资治通鉴》的记载。
否定的理由大概有《曹瞒传》不可信;下邳三县距离泗水太远,在这儿搞大屠杀并不会引起泗水断流;《后汉书》记载有误,曹操一征陶谦的时候曹嵩还无死,而《后汉书》中记载曹操一征陶谦是为了给曹嵩报仇才进行屠城。大致分为这么几个。
那样这些疑问能够彻底推翻这些史料的记载吗?博主以为未必。首要《曹瞒传》不可信这种说法太主观,不值得一提;其次在《水经注·泗水》中记载泗水流经下邳国的下相县,而下相县正与睢陵县相临,不可够说下邳三县距离泗水太远而否决尸体堵塞泗水的说法。况且《水经注》这类的地理书籍亦采用曹操屠杀下邳三县而使泗水不流的说法,可见最少在郦道元眼中,这种说法无问题;最后关于曹嵩去世时间的问题,其实亦存在争议。《三国志》中无知道时间,仅用了一个“初”字,《后汉书·应奉传》中记载为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曹操两次伐徐州之间,但《后汉书·陶谦传》、《吴书》、《水经注》均记载曹嵩最少死于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以及之前,亦便是曹操一征徐州之前。为何必定要采信前者呢?或许《应奉传》记载有误亦犹未可知。即便后者真的记载有误,亦只能说是史家搞错了曹操屠城的动机,而不可否定屠城的事实。
屠杀人口数量
咱们能够看到,各样史料记载曹操屠杀人口的数量不一致,《三国志》中记载为“万数”;《曹瞒传》中记载为“数万”;《水经注》记载为“十万”;《后汉书》最为夸张,记载为“数十万”,而《资治通鉴》参考了《后汉书》的说法。
首要来瞧瞧徐州在永和五年(即公元140年)时的人口,徐州一共五个郡国:琅琊国五十七万口;东海郡七十万口;下邳国六十一万口;彭城国四十九万口;广陵郡四十一万口,总计差不多二百八十万人口。相关曹操屠城的带数字的记载,基本上都是关于一伐徐州的。《武帝纪》中记载曹操一伐徐州攻破十几个城池,不包含下邳三个县,博主姑且算作一全部彭城国和六分之一个下邳国(下邳所辖十七县),按公元140年的人口大概是六十万。至于其他地区来避难的流民,博主暂且不算入在内,第1难以统计,第二经历东汉末年的乱世徐州人口亦必定会减少,能够与避难而来的人口中和。
倘若说曹操屠杀了几十万人,那基本上就将彭城和下邳这三县屠杀个七七八八。况且这个人数仅记载于《后汉书》,《资治通鉴》年代太远,姑且能够视为对《后汉书》的承袭;数万亦不恰当,在《后汉书》以及《水经注》、《曹瞒传》中均记载曹操将下邳这三个县屠杀得无人迹,根据上面六分之一个下邳的算法,正与《水经注》中的十万之数符合。而曹操对彭城国亦进行了必定程度的屠杀,不外数量不明,《三国志》、《曹瞒传》分别记载为“万数”、“数万”。因此综合来看,博主认为曹操屠杀的徐州人口当在十几万。
小结
当然以上都是博主在客观史料上的有些主观推测,并不是确凿的答案。因为各样资料记载冲突持续,各持己见,曹操屠徐州的事情属实作为一团乱麻,要否则亦不会始终争议不休了。不外没论曹操屠了多少人,在哪里屠的,都不可否定他屠城的事实。这件事亦是曹操没法洗白的暗点。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水经注》、《资治通鉴》返回外链论坛:http://www.fok120.com/,查看更加多
责任编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