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湖北省中山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实施一例高难度、大面积繁杂低位直肠巨大LST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STD),最后病人恢复出院。
76岁的曾婆婆在一次常规肠镜检测中发掘,肛缘以上直肠见一巨大侧向生长型肿瘤(LST),体积约10×13cm,几乎环周生长,占据肠管达4/5,其边缘已经侵及肛门。
针对前述曾婆婆的状况,倘若进行外科手术,则创伤大、危害高,且没法保肛,术后需依靠人工粪袋排便,这没疑给病人后期生活带来困惑。经过反复权衡,病人及其家属没法接受该手术方法。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团队结合曾婆婆状况,为其制定了一种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基本上改良的新技术——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STD)。
ESTD是国际上公认难度最高的消化内镜早癌手术。消化道管壁解剖层次分为5层,ESTD的原理为:在第二层(黏膜肌层)和第四层(固有肌层)之间的黏膜下层内打一个通道,像挖矿洞同样持续扩大掏空病变基底区域从而完整切除病变。
与ESD术相比,ESTD剥离速度快,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治愈性切除率高,手术并发症少,住院花费低。值得一提的是,与单隧道环周ESTD相比,双隧道ESTD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
曾婆婆手术当天,消化内科专家金雷、大夫谈涛轮番上阵。术中对病变行黏膜下注射后,经过在病变肛侧切开一部分黏膜打孔,“钻”到病变下面,在黏膜层和固有肌层之间共创立2条隧道,在隧道的辅助下,对剩余的病变进行剥离。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图/医院供给(图文没关)
历经8小时的鏖战,手术顺利,病人最后保存住了肛门。同期,“治愈疾患,恢复如初”的超级微创理念亦得到了实践。
术后病理提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小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基底切缘没肿瘤残留。术后第三天,病人便起始进流食,日前恢复良好,已然出院。
今年4月15日-21日,亦是第30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该科室大夫介绍,LST是起源于大肠黏膜的隆起型病变,重点沿黏膜表面匍行生长,如同地毯同样“趴”在肠壁上。
相比腺瘤性息肉,LST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是拥有更高恶变潜能的病变。因其生长初期与周边黏膜没显著差别,内镜下极易漏诊。因此呢一旦发掘,必要及时处理,防止癌变。
九派资讯 胡冰月 武菲菲
通讯员 顿珊珊
【源自:九派资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返回外链论坛:http://www.fok120.com/,查看更加多
责任编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