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菠萝
“菠萝,我刚看到xx药临床实验成功的信息!请问哪里能买到?”
新药成功的信息让人兴奋,我非常理解。但菠萝请大众转发之前慢一点,由于这儿面水太深了,一不小心就中招。
网上看到的实验成功,不必定能帮到大众!
原由是多方面的。
(一)
最大最大的问题:非常多“媒介”爱好夸大炒作。
营销号当然是重灾区。她们毫没专业素养,善于吹牛,能把蜗牛吹成牦牛,白菜吹成白粉。
例如近期横空出世几个澳洲相关的营销号,简直把澳洲吹成为了宇宙抗癌中心。菠萝会单独写一篇技术帖来分析她们是怎么移花接木,添枝加叶的。
除了自媒介,传统媒介中的专业记者亦可能乱来。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小苏打治癌症”资讯,便是典型例子。一个本来不错的初期临床研究,被不懂的记者活活搞成为了伪科学资讯。
媒介和科研者应该是好队友,一块把科学前沿信息即时传播给公众。但有时候难免有猪队友。
(二)
即使面临无显著夸大的资讯,亦要非常小心。
大众首要必须寻找的重要信息是:这个成功的临床实验到底是几期?
临床实验一般分为3期,每一期对“成功”的定义截然不同。
1期临床实验,重点任务是检验药品的安全性,而不是有效性。因此呢,针对抗癌药来讲,理论上只要无吃死人,1期临床实验就能够叫成功。
例如,我研发了个抗癌新药:糖水菠萝。做1期临床实验,病人吃了非常安全,即使完全无看出抗癌效果,我仍然能够大肆宣传说“糖水菠萝临床实验大获成功!”
况且我确实没说谎。
但这显然不是病人想象中那种成功,极容易显现误导。
糖水菠萝当然是个笑话,但现实中,有不少机构便是靠大众对临床实验的不熟悉,大肆吹捧初期临床实验“大获成功“,圈钱造势,大发横财。
(三)
初期临床实验成功要小心看待的另一个原由:初期成功的药品,绝大都数依然会失败。
有人统计了2006-2015年进入临床实验的3163个抗癌新药,发掘1期成功药品里亦仅有8%能上市,2期成功的,仍然仅有33%
。
初期临床实验的成功之因此靠不住,重点是由于随机原因太大。因为初期实验参与病人较少(一般几十人),生物学的繁杂性会带来非常多偶然原因,看到的结果可能仅仅是巧合。
最典型的便是取样偏差。
举个例子,假设咱们要测试“上海人是不是比东北人高?”
做个1期实验,随机上街找5个上海人和5个东北人。正巧碰到姚明一家和潘长江一家......于是我得出1期实验结论:“上海人平均身高远超东北人!乃至远超世界任何国家!”
但显然,事实上并非如此。
仅有招募几百,几千人做比较(2期和3期实验),随机性才会大大降低,你才可发掘真相。
类似的原由,每年都有好几个初期临床看起来非常不错的药,到了参与病人多的3期临床,忽然效果就没了,引起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