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资讯记者 文康林
之前我在《龙到底是一种什么生物?》一篇中讲过龙的原型,这一篇咱们将来瞧瞧龙到底长啥样。
龙形象图案。照片拍摄自四川博物院“龙行中华”贺岁特展
龙有“九似”
五代南唐画家董羽善于画龙,表率作品有《腾云出波龙图》《踊雾戏水龙图》《穿山龙图》《战沙龙图》等,著有《画龙辑议》。该书中对龙的形象提出了“九似”之说: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通常认为,鹿角暗示长寿,牛耳寓意魁首,凤爪暗示勇武,鱼鳞蛇身则象征着生生不息。董羽的画龙法则亦被后世画家遵循。
南宋罗愿《尔雅翼》中有专门“释龙”的篇章,与董羽“九似”之说略有差异: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他认为龙头像骆驼头而不是牛头,龙眼像兔眼而不是虾眼,龙耳像牛耳而不是象耳,龙腹部的横条纹像大蛤贝壳上的条纹,龙爪像鹰爪而不是凤爪,毕竟鹰是大众见过的,而谁亦没见过凤。罗愿的“九似说”无讲到龙嘴和龙须像什么,而龙的项部和掌部是董羽的“九似说”无的,罗愿认为,龙的脖子像蛇,龙掌像虎掌。
《尔雅翼》中还讲到了龙头顶上的冠状物,叫作龙“头上有物如博山,名曰尺木。龙无尺木不可升天”。又说龙有不可触碰的逆鳞长在喉下:“龙之喉下有逆鳞一尺,而不可撄亦。”看来龙是怕被割喉。
东汉王充说到过龙的尾部,像蛇,不外他认为龙头不像牛头亦不像骆驼头,而是像马头。《论衡》记载:“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到了龙须和龙的下巴,叫作“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本草纲目》还说龙之因此叫龙,是由于龙的耳朵比较聋。咱们常听说,眼盲的人耳灵,耳聋的人眼尖。北宋陆佃在《埤雅》“释龙”中亦引用俗语叫作,“龙精于目,盖龙聋故精于目亦”。画龙点睛,龙的眼睛有神,古语说“骊龙之眸,见百里纤芥”,龙眼视力超常,原来是由于耳聋。
南宋洪巽《旸谷漫录》叫作“龙五指”,不外从文物上的龙形象看,历史上三爪龙、四爪龙、五爪龙都曾流行过,例如从魏晋到隋唐时期三趾龙很流行,宋明时期比较流行四爪龙,在等级制度最为森严的明清两朝,五爪龙作为皇家专用,四爪龙被降级为蟒,俗叫作“五爪为龙,四爪为蟒”亦并非绝对的规矩。
龙形象的变化
龙亦分非常多类,有的有鳞甲,有的有翅膀,有的有角,有的没角。《孔子家语》叫作“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叫作“龙,鳞虫之长”,都说明龙身上是有鳞甲的。《广雅》叫作:“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还有一条腿的为夔龙,生活在海中、下半身长满逆鳞的为蜃龙,人脸蛇身、目光如炬的是烛龙。《埤雅》叫作“龙也卵生”,龙在生长生长中亦会变化形态,没角的能够长出角,没翅膀的能够长出翅膀,如《述异记》叫作:“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化为角龙,千年化为应龙。”
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龙形态不一,流传下来的雕刻、绘画、器物、服饰等上面的龙纹,其中变化有非常显著的历史分期,表现了中华文明的创新和活力。
三星堆出土青铜龙形配件。照片拍摄自四川博物院“龙行中华”贺岁特展
如史前龙纹稚拙多样,显示文明初期带有的原始形态。商周时期龙纹奥秘狞厉,显现了卷曲的蟠龙、蜿蜒游动的夔龙、躯干缠绕的交龙等区别种类,且多出此刻祭祀用的青铜器上,表现出王权的神性和威严。
汉代龙虎形象。照片拍摄自四川博物院“龙行中华”贺岁特展
秦汉之后,龙纹粗犷雄健,逐步定型,显然是受到中国大一统格局的影响,此时的龙趋于走兽,似虎似马,躯体较短,颈部较长,尾巴较细,况且受秦皇汉武渴求长生、民间羽化升仙思想影响,还显现了长有羽翼、坐骑升天的龙形象。
唐代鎏金走龙。照片拍摄自四川博物院“龙行中华”贺岁特展
魏晋隋唐时期龙纹雍容华贵、刚柔并存,龙形器具更拥有实用功能,龙的角分出了枝杈,“龙珠” 图案起始盛行,此时期的龙形象,须发飘逸、鳞片整齐细密、体态矫健有力、眼睛有神、双角如鹿、爪呈三趾、尾似虎尾,呈现出刚柔并济的特殊。
宋代石刻中的龙形象。照片拍摄自四川博物院“龙行中华”贺岁特展
宋元时期龙纹飘逸洒脱,兽首、蛇身、有须有爪、背鳍和尾巴如飘带、整体呈S形弯曲的中国龙形象已然完善,并逐步精细化、模式化。
光绪款黄地粉彩云龙纹盖豆。照片拍摄自四川博物院“龙行中华”贺岁特展
明清时期龙纹精致庄严,有些亦显现出老态龙钟,此时期等级制登峰造极,龙逐步作为皇权显贵的专属象征。明代比较流行四爪龙,龙角从脑后生出且相对较短,龙吻像鳄鱼,细颈,大鼻,长眉,长须,长髯,长鬣,火焰肩,有肘毛,背毛至尾,体型长且粗壮,威武生猛。清代龙纹通常多为四爪或五爪,龙角粗壮如松枝,下颌长满胡须,显出更苍老。明清两朝,龙纹样式丰富多样,技法应有尽有,但模式化下的创新和活力渐渐丧失。
【倘若您有资讯线索,欢迎向咱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花费答谢。报料微X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