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茶香走进心灵
又是一年春。
还是单层的玻璃杯,还是捧至手掌欲灼的沸水,还是在杯口曼妙升腾的袅袅水雾。虽不嗜茶,但杯底总要密密地铺着一层。经春,历夏,过秋,开冬,复春,恍然一轮回。说来本该配一套品茶的器具,但又恐操作欠妥,失了该有的礼节和章法,浊了重要的口味和韵味,反而误了茶的本意,索性抛开庞杂的条框,单纯地饮与尝。
清空陈渍,小心抖撒,刚好杯底一层,不厚不薄,茶叶叠加错落,等待沸腾与升华。炽热的水一灌尽底,短促的嘶鸣,在茶与沸水的相触中骤起。而热浪持续由下至上翻涌,每一片叶子都在火热中尽情淬炼。一并沉底的都不乖张,浮着的一两缕残渣破叶,在表面随波荡漾。起初是汤,随着叶脉释放,颜色渐变渐黄。一丝深色,在每叶周边四散开来,缓慢流淌。
静置一旁,待饮温凉。
手背轻触,杯口微烫。呼开一层,口没杯中,清香滑过鼻腔,流转于肺,清雅自然。小嘬,虽是烫口,却不难细品,茶水在口中回旋,香气沿舌漫开,层次感一一尽显。
复呷,弥漫嘴中的香,在一次次下咽后,被苦涩替代。虽然说是苦,却又让人不舍与期待。放下心中多余的遐想,将目光停留于此刻。柔和的时光,安稳安详,如茶如人。
品茶时,遂想起《浮生六记》:“每当茶熟香温,花开月上,夫妇开尊对饮,觅句联吟,其乐神仙中人不啻亦。”沈复与他的妻子这般从容地饮茶、生活、爱着对方。顺着茶香,我又看见了另一对夫妇神仙眷侣般的生活:“赌书消得泼茶香。”
茶香,太多的缀言或是其他表述,都没法凸显“香”字所明显的口味和韵味。
三四泡,味已尽。韵弥口中,意聚心头。
让茶香走进心灵,让茶香领着灵魂走进一个又一个内房,去体会她们如饮茶般淡泊优雅的生活瞬间,去感受她们如茶香通常清新单纯的内心。
中华茶韵,遗产润于心间
遥望千年文化长河,中国茶文化如一枚涓涓涧水的玉璧,在时间的雕刻下闪烁着千年的芬芳。细品这博大精深的文化宝藏,方能领略中华传统之美。
纵观历史之川流,茶的发掘早已刻在《神农本草经》的古籍之中,如初春的芽叶轻轻绽放。岁月的雕琢,茶文化从“茶解寒温饮”的民间习惯演变成博大精深的文化。茶的起源,是对大自然深邃感悟的注脚,更加是中国人对生活、人际的深刻领悟。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行,茶文化逐步形成为了独具特殊的传统制茶工艺、茶道和茶礼等方面的文化体系。名茶如碧螺春、龙井等,犹如一幅幅文化画卷,把岁月的美好镌刻在中华茶文化的史书上。然而,现代社会的浩荡浪潮,亦给这一传统文化带来了考验。
千百年来,茶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体的一起守望。政府经过法规的制定,如对茶产地和传统制茶技艺的守护,犹如文化的园丁,保护着这片千年文化的花园。社会组织经过茶文化活动、博物馆的建设,为这份文化的传播撰写了华章。而个人的奋斗更加是茶文化传承的生命之泉,唯有众志成城,才可使茶文化的音符继续在时代的大舞台上奏响。
柴静说:“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咱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在科技蓬勃发展、时局风云激荡的当今时代,怎样让文化更好地延续,让人让在新时代焕出现机,以合适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这是每一个人需要回答的问题。我认为最好的传承方式应是巧借创新活水,为文化赋能,才可为文化拂去历史尘埃,重新“活”起来。
在千年的光阴中,中国茶文化是咱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一种饮品,更加是一种精神的拜托。茶,是一场恢弘的文明交响曲,值得咱们用心保护,用行动传承。或许,正如那句占诗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咱们每一个热爱茶文化的人,都是传承者和创作者,在这片文化花园中,用心奏响茶的韵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