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四君子汤、八珍汤等中医经典名方越来越受养生人士的追捧。但有伴侣反馈自己购买这些成品食用后,并无传说中的灵验,流芳千古的名方居然亦有翻车的时候?这些经典名方到底有没效果呢?今天就和大众聊一聊这个专题。
前不久,门诊曾有位伴侣来护理大姨妈,主诉是大姨妈淋漓不尽近一月余,自述自己在网上购买了调经特效方四物汤,喝了一个礼拜,流血不减反增。这实在是令这位伴侣更加疑惑了!
其实这是由于这位伴侣忽略了中医认识疾患及治疗疾患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
同一个病会有区别的证候。
上面的那位伴侣大姨妈淋漓不尽,可能是瘀血阻络,经血下不来,引起5-7天应该下完的经血,拖了到经后还在下。亦可能是由于气虚,气不摄血,该到时候收停的经血没收住,而显现淋漓不尽。瘀血证需活血化瘀,气虚证则需补气摄血。
而四物汤是补血名方,用补血方护理瘀血或气虚型大姨妈淋漓不尽,对上面的女子来讲,是不对证的。
因此呢护理前需认识自己的体质及病因,更需要认识名方的适应症,才可对证下药,达到护理治病的目的。那中医经典名方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功效和应用上有什么区别呢?
01
脾胃气虚: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之因此能流芳千古,是由于它是补气方的鼻祖,后世非常多补气的方子都是在四君子汤的基本上盖楼而成。又因方子短小精悍,方中四味药材都是平常的平常煲汤食材,因此一度作为“网红”。四君子汤,倘若用得好,养生价值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在气虚体质越来越多的当今社会。
四君子汤证自检卡
✔ 面色萎黄或恍白;
✔ 气息短少,语声卑微;
✔ 四肢乏力,提不上劲;
✔ 餐后腹胀,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
✔ 舌中间脾胃区凹陷,舌淡苔白;
符合1条症状以上者,可用四君子汤做为平常保健汤方。
四君子汤加减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和炙甘草构成,详细应用之时能够按照体质调节配方。
• 人参
第1味药材是大补元气的人参,平常养生食疗或气虚不是尤其严重者,用党参平替就可。
• 白术
第二味药材是燥湿健脾兼能补气的白术,倘若湿气比较重,尤其是寒湿体质的女性伴侣,能够用温化燥湿力度更强的苍术来代替白术。
• 茯苓
第三味药材是利水渗湿的茯苓,若有心神不宁,可用利水兼有宁心安神功效的茯神代替茯苓。
• 炙甘草
第四味药材是甘缓和中的炙甘草,能够调和全部方子的药性,加强健脾益气的功力。
四君子汤功专健脾益气,兼可祛湿,非常适合无病三分虚与湿的人平常养生食疗用。四君子汤这个方子哪怕纯药材熬出来,都不会难喝,良药并非全苦口。因此平时能够用四君子汤煮茶饮或加点猪肚、排骨煲汤,口味都是比较好接受的,男女老少咸宜。
02
补血活血:四物汤
四物汤是一个调经的经典方子,可补血活血,因此呢亦被誉为“妇科圣方”。四物汤适合那些人呢?
四物汤证自检卡
✔ 心悸失眠;
✔ 头昏目眩;
✔ 面色无华,唇色淡暗;
✔ 大姨妈不调,如量少或经血色淡,闭经;
✔ 痛经喜温喜按;
✔ 舌质淡白或淡暗;
符合2条症状以上者,可用四物汤做为平常保健汤方。
四物汤既能补血,又能活血,但通常而言,咱们偏重于它补血养血的功效。我并不举荐四物汤做为普通女性伴侣的平常食疗方,仅有当有血虚或兼有血瘀的时候,如产后或经后,才适合吃四物汤。文首中说到的那位伴侣,之因此用四物汤调经失灵,是由于她的证候并非四物汤证,而是由于气不摄血导致,补气的四君子汤反而才比较对证。
四物汤不宜人群
✖方中有行血活血的药材,故孕妇不宜。
✖ 湿热体质或阴虚的人。
✖ 脾胃虚弱、便溏的人。
✖ 大姨妈太多的人,大姨妈时期不适合。
✔ 哺乳期可用;
✔ 增生、肌瘤、囊肿的女性可用。
03
气血双补: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
八珍汤是气血双补的传统名方,集合了四君子汤和四物汤的功效,不仅健脾益气,还能补血养血。《丹溪心法》将其功效总结为:“功在和气血,理脾胃。主治虚损属于气血两虚,脾胃不和者。治少气懒言,食欲不振。”
八珍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炙)、当归、川芎、芍药、熟地黄等8味药构成,是“补气不离四君”的四君子汤与“一切补血诸方,又当从此四物而化亦”的四物汤的合方。
倘若既有以上的四君子汤证和四物汤证,那就属于八珍汤证了,这才适合喝八珍汤。八珍汤的药材相对比较多,平常护理能够直接购买正规药店的八珍胶囊、八珍丸或八珍颗粒等。
运用八珍汤,需要重视以下几点:
✔ 气血不足的女性1星期可用2~3次。通常女性用作补血,经后可连服3天,每日1次,补血效果最佳;
✔ 倘若选取的是颗粒冲剂,用姜枣茶送服最佳,在饭前30分钟吃下,效果更好;
× 感冒、发热等身体不适、邪气未清除时,慎用,否则会滋长邪气,可能加重病情;
× 脾胃虚弱的人不适合。八珍汤虽有补益脾胃的功效,但补血的药材过于滋腻,脾胃虚弱者难以消化吸收;
× 有湿热、阴虚的表现时慎用。八珍汤性味偏温,容易加剧口舌生疮、长痘痘等“上火”症状;
×孕期慎用,大姨妈太多者慎用;
× 八珍汤为气血双补的方剂,服药时期应避免耗气伤血的行径,如规律膳食,忌生冷、油腻食品;规律作息,忌过劳、熬夜;同期,避免思虑过度、生气恼怒、受寒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