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近期,作家冯骥才的理论著作《非遗学原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作品被誉为“中国非遗学科建设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
资料介绍,冯骥才被叫作为“中国非遗守护第1人”,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和守护行业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和贡献。做为中国当代知名作家、画家和文化学者,冯骥才不仅凭其文学作品闻名于世,更以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方面的卓越成就而广受尊敬。
《非遗学原理》
冯骥才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4年9月
20世纪90年代初,冯骥才投身于天津城市守护,并以个人的方式关切文化遗产的当代命运。21世纪初,他担任中百姓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随即倡导并主持了规模宏大的“中百姓间文化遗产救治工程”,对全百姓间文化遗产进行地毯式普查,积极推动国家的非遗守护工作,以各样方式呼吁全社会关切传统文化,并义卖个人绘画作品,创立了我国第1家公益性非公募基金“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
出于知识分子的文化先觉、责任、使命与担当,冯骥才向国家提出设立中国的“文化遗产日”、将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等政协提案,提出非遗的救治和普查、传统村落守护等意见,都得到国家的采纳。
在数年的文化守护历程中,冯骥才还为其主持的各项大型文化救治创立档案和数据库。所出版的《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中国唐卡文化档案》《中国剪纸艺术集成》《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等文化档案和“中国口头文学数据库”,对我国留存、展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拥有重大的道理与价值。2018年,他被授予第十三届中百姓间文艺山花奖“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民间文艺家”叫作号。
2001年,冯骥才受聘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科研院2005年落成,持续成立了中国木版年画科研中心、中国传统村落守护与发展科研中心、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科研所,进行遗产守护的理论建设与学术的探索。在冯骥才的推动下,2021年国务院学位办准许的全国首个非遗学交叉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落户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科研院,非遗的科学守护、非遗学的学科建设、非遗科研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从此进入新周期。
《非遗学原理》这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的元理论作品,便是冯骥才二十数年非遗守护思考与实践的凝练之作。在书中,冯骥才系统地梳理非遗学科的缘起、使命、立场、特征、核心内容与内在规律,竖立起非遗学的框架,阐述非遗学的独立性、学术本质,从元理论层面勾勒出非遗学独特的学科样貌。
“民俗学注重民俗事象的过去,非遗学注重非遗活生生的此刻……非遗学是为了非遗生命的存续以及文化命脉的延续。”在《非遗学原理》一书中,冯骥才论述了非遗学区别于民俗学、民艺学等关联学科的独立性,阐释了它不依附着其他学科,而做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存在的必然和必要性。他认为,非遗学本质是一门从田野到田野的学问,其科研对象是活态的、动态的民间文化,其性质和内涵是跨学科的。
另外,冯骥才还结合自己二十余年非遗实践与思考,阐释非遗的地域表率性、美学价值等关键命题,对非遗的视觉调查记录办法、非遗博物馆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思索与论述,同期亦对非遗学的学术空白、人才培养等问题亦提出了相应的科研论述。
有评论暗示,《非遗学原理》为非遗守护、传承工作供给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期亦为世界的非遗事业供给了宝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返回外链论坛: http://www.fok120.com,查看更加多
责任编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