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1年,八国联军驻扎北京和天津已然一年有余,表率清政府出面和谈的李鸿章最终同洋人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然则在最后的签字环节上,李鸿章却一改自己遒劲有力的笔法,愣是把自己的名字,李鸿章三个字挤在了一块,写成一个“肃”字,这是怎么一回事?
李鸿章虽然是晚晴一等一的权臣,然则始终得不到慈禧太后的公正对待。做为一名汉人,李鸿章无论怎样都的不到清廷皇室的真正信任。
从李鸿章带领淮军对抗太平天国起始,他干的都是给清廷擦屁股的活,又脏又累不说,到最后还必须给清廷的无能背黑锅。
其实他同八国联军于1901年签定的《辛丑条约》已然是经他确认的第二份卖国条约了,第1份是于中日甲午战败后签定的中日《马关条约》,上一次他亦是用了相同的笔法把李鸿章三个字写成为了一个肃字。
其实在这两次和谈的一起始,李鸿章就明白这是一份苦差事。因为清政府在战场上的接连失败,这两份条约注定作为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在中日《马关条约》中,日本逼迫清政府割让台湾、澎湖等岛屿。而《辛丑条约》更加是把赔款定位侮辱性的四亿五千万两,即每位中国人一两。
做为洋务派的领袖,数百年来少有的政治家,李鸿章当然不愿把自己的姓名写在这种不平等条约上。然则身在其位,他又不可眼看着大清朝的烂摊子不可收拾,上下权衡之后,他把本来遒劲飞扬的李鸿章三字拧成一团,任他人怎样都看不出本来面目。若是百年之后有人追究这个“肃”字的缘由,定然会翻出李鸿章卖国罪名背面的真相,自己的沉冤亦就能够昭雪。
可是李鸿章为么要把名字写成“肃”字而不是其他呢?这就要从李鸿章的发迹说起。李鸿章在同太平天国作战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了清廷的格外欣赏。在结束战争之后,清廷为了表彰李鸿章的军工,授予了他“一等肃毅伯”的爵位。这个由自己姓名挤成的“肃”字,便是“一等肃毅伯”的肃!
做为同日本伊藤博文,德国俾斯麦齐名的政治家,李鸿章不会不晓得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下自己做为清朝方面的谈判表率在和谈结束后会遭遇怎么样的对待。失败的战争总需要有人负责,虽然几次战败的罪魁祸首都是中央的最高决策者:慈禧太后,然则慈禧做为清朝稳定的象征,必定是不会承担任何责任的,所有问题到最后都是“群臣误我”。而李鸿章做为谈判表率,无疑是背黑锅最合适的人选。
在签定完《马关条约》,李鸿章就被当做卖国贼,归国之后又遭到革职处分。其实当时的清朝已然没法在战场上同日本抗衡,李鸿章做为谈判表率,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亦没法在谈判桌上挽回有害局面。而大清国又岂是他能够卖得了的?既然注定要背上骂名,那就让清廷赐给自己的封号承担这种不公!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返回外链论坛: http://www.fok120.com,查看更加多
责任编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