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城”到“首尔”:一场名字背面的文化博弈
“汉城”变“首尔”,这事儿在当年可是导致了不小的轰动。不少老一辈人迄今还念叨着“汉城奥运会”的辉煌,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改变有点摸不着头脑。毕竟,这名字用了六百数年,说改就改,总得给个说法吧?
韩国人给出的理由倒亦直接: “seoul”是咱们的首都, “首尔”是音译, “汉城”算哪根葱?这名字是当年朝鲜王朝为了暗示对明朝的尊敬才定的,此刻咱们已然是独立自主的国家了,当然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叫作呼自己的首都。
这话乍一听,好似还挺有道理。一个国家想要摆脱历史的暗影,彰显自己的文化身份,改个首都名字似乎亦无可厚非。但细细琢磨,这背面的味道可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咱们得承认, “汉城”这个名字确实带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 “汉”字本身就表率着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而“城”字则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城市形态。李成桂当年选取“汉城”做为首都的名叫作,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明朝的敬畏,另一方面亦是期盼借助“汉”字的文化内涵,为新生的朝鲜王朝增添一份正统性和权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化上的“依附”关系逐步演变成为了韩国人心中的一个结。尤其是在二战后,民族主义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韩国亦不例外。她们迫切地想要摆脱殖民历史的暗影,创立起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在这种背景下,“汉城”这个带有显著中国印记的名字就成为了她们眼中“去汉化”的首要目的。
韩国人不会承认这一点。她们会搬出一堆理由,例如“汉城”的发音与韩语中的“서울”相差太大,容易导致 confusion;再例如“汉城”这个名字容易让人误解韩国是中国的附庸国,有害于提高国家形象等等。
但说到底,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说辞。真正的原由,还是在于韩国想要彻底摆脱对中华文化的依赖, even though 这段历史是她们无论怎样亦抹不去的。
其实,这种“文化焦虑”在非常多国家都存在,尤其是哪些曾经受到过强大文明影响的国家。她们一方面巴望从先进文明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文化会被同化,失去独特性。
这种矛盾心理在韩国表现得尤为显著。她们一方面积极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制度,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想要与中国文化划清界限。
从“汉城”到“首尔”,这场看似简单的名字之争,实质上反映了韩国社会 deep down 的文化焦虑和身份认同危险。她们急于摆脱历史的捆绑, yet 又没法完全割断与过去的联系。
那样最后博主想问:文化自信真的需要经过“去X化”来表现吗?对此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