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浪潮三十年》之 第十一章 2004 资本狂飙 未经容许 请勿转载
“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亲爱的你跟我飞,穿过丛林去看小溪水……”庞龙在2004年12月发布的《两只蝴蝶》,快速作为网络热门歌曲。2004年,亦被叫作为网络歌曲元年。
与网络歌曲一块火起来的还有中国的互联网,2月7日,一年一度的亚布力经济论坛开幕。携程网联合创始人沈南鹏,这个刚才把携程网推向美国纳斯达克的男人,面对各国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说道:“中国非常多的企业能够展现出一种强劲的营业额和利润的增长,这种增长确实是海外投资者关注的,海外的投资者,尤其是美国的投资者,在她们本国找不到一个新型的有高增长的企业,而中国的企业让她们找到了一个好的亮点。”
正如沈南鹏所言,整整一年时间内,有11家中国互联网机构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得到上市的机会。时隔五年美国资本市场再一次向中国互联网机构打开前门,一大批“中概股”在这一年上演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精彩好戏。
全世界的资本市场都把目光重新锁定在互联网这个高速增长性的行业内。
这一年,美国互联网老牌机构谷歌最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了。
这一年,中国互联网机构正如沈南鹏所言掀起了第二轮赴美上市外链潮。
这一年,盛大网络由于网络游戏的问题遭受媒介广泛质疑,陈天桥请来朱威廉扭转乾坤。
这一年,史玉柱放弃脑白金,全面进军网络游戏起始新征途。
这一年,百度重金收购HAO123,全面掌控用户上网第1入口。
这一年,阿里巴巴的淘宝上演了一场蚂蚁战大象的精彩绝伦的商场大戏。
2004年注定是一个资本狂飙的年代,中国的PC互联网从这一年起始了高速增长时间。
1 谷歌疯狂上市路
咱们首要来瞧瞧美国互联网机构在2004年的疯狂上市过程,咱们从中或许能够明白为何这一年会作为中国互联网集体海外上市的原由。
谷歌创立于1998年,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况且,机构一向主张实行员工持股,因此呢到2004年,机构的股东人数已然超过500人。根据当时美国证券法规定,倘若上市机构股东超过500人,机构必须颁布财务报告,作为公众机构。
事实上,谷歌此时面临2种选取:一是调节股权结构,将股东人数减少到500人以下;二是继续作为一家私营机构,同期像其他上市机构那样发布财务报告,而后挂牌上市。最后,谷歌决定选取第二种方式。
当时有许多媒介认为,谷歌一旦采取这种方式上市,它所秉持的独立客观的价值观就将丧失,谷歌将再也不是原来的谷歌。
谷歌在美国的互联网机构中一向特立独行,谷歌选取了一种与众区别的IPO模式——荷兰式拍卖,亦叫作减价拍卖,由于谷歌不期盼在上市后,股价显现“井喷”,更期盼全部上市过程公开透明,让机构的用户亦有机会参与IPO。而减价拍卖这种方式,不仅与谷歌营销宣传所采用的竞价模式相一致,还有利于个人投资者和公司投资者平等地参与股票拍卖。最为重要的是,经过拍卖的方式能够更恰当地确定股价,使股价上市后保持安稳,同期亦让谷歌独立运营,尽可能不受到强大资本市场的影响。
在美国的资本市场里,选取减价拍卖的机构常常都是对自己股价相当有自信心的机构。尽管有媒介认为谷歌这一决定是傲慢自大的表现。然则谷歌依然保持了自己的这个选取。
2004年4月29日,谷歌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了IPO申请。根据规定,从那天起直到机构股票起始交易25天后为止,谷歌进入上市静默期,这里时期,谷歌不得对外谈论机构事务。然而,意外还是出现了。《花花公子》杂志刊登了谷歌一起创始人谢尔盖 布林和拉里 佩奇在4月接受该杂志的长篇专访。这篇专访虽然只是一次普通的访谈,但差点毁了全部IPO,由于它触及了有些机构事务,违反了美国证交会的“静默期”规定。最后经过谷歌与美国证交会多次沟通化解了危险:把这篇专访做为附录,放进向SEC提交的正式材料中,亦便是说,这篇专访对任何潜在投资者都是公开的。
8月中旬,因为当时市场环境正处由热转冷的调节期,多家上市机构都推迟了上市计划。而谷歌却选取了逆流而上,将自己的发行价定在106——135美元之间,可是市场投资者并无积极响应,人们提交的竞价最高只到谷歌预期价格区间的下限。当竞购期结束时,谷歌没法按预期的价格区间发售完所有股票。这个结果让一向自信的谷歌备受打击,但事到如今,上市的进程已然不可终止,为了避免显现上市后破发的尴尬局面,谷歌再次将发行价调低至85美元。
2004年8月9日,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机构高管们一起表率全体员工在美国纳斯达克完成敲钟仪式,上市当天股价上涨18%,此后股价一路飙升,年底攀升至195美元。
事后,谷歌首席执行官埃里克 施密特暗示,在这次上市过程中,机构既有做得好的方面,亦有欠妥的地区。面对这般一个浩大的工程,谷歌的财务人员、法务人员和管理层都全力以赴,克服了许多阻碍,彰显了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非凡的智慧与耐心。然则,股票上市开盘价过高,股价井喷现象还是未能避免。这其中的原由他迄今都没法完全说清楚。尽管此次IPO的过程相当疯狂,但倘若再来一次,施密特认为,他还是会这么做——或许那次《花花公子》的专访除外。
谷歌的疯狂上涨,重新点燃了美国投资者的热情,她们又起始了寻找下一个“谷歌”的创富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