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工一近期看到不少篇关于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的行业分析文案,都谈到了前置仓模式遇到的一起的问题和困境,亏损、裁员和拓展新业务,乃至转型都略有触及。我个人是叮咚买菜的用户,比较看好前置仓模式,由于它供给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买菜体验:人在家中坐,菜从门口来。最早叮咚买菜推出的是29分钟到家,每日优鲜亦有即时到家,虽而后面时间亦略有延长,然则两家基本都能够做到2小时内完成配送,足不出户拿到菜,我觉得这算是买菜的终极体验了吧。
看下叮咚买菜2021Q3的财报数据
Q3总营收61.9亿
Q3总成本
82.08亿
营销成本
50.61亿履行(约)花费23.08亿营销和营销花费4.28亿通常和行政花费1.52亿制品研发费用2.57亿Q3总亏损20.18亿在叮咚买菜的成本结构中,占比最大的是营销成本,其次是履行(约)花费,两者加一块占比89.77%,几乎到9成为了。营销成本应该重点都是采购成本,比较刚性;营销和营销花费、通常行政花费和制品研发花费占比才1成。这两块优化空间恐怕有限。
亏损额和履约花费差不多都在20亿以上,假设扣除履约成本,其实各项收入已然打平了所有花费,还有将近3亿的盈利。
换个说法,亏掉的基本等于履约花费。相当于叮咚买菜便是把钱烧到即时到家服务里去了。
一方面,叮咚买菜始终在增多SKU,提高客单价。另一方面,上线了毛利更高的“快手菜”,期盼借此拉高客单价。
取得的数据反馈是,叮咚买菜的客单价从2019年41元,经过两年的发展,到2021年一季度,增长到54元。
然则这点收入增长带来的毛利基本没法覆盖履约的大幅度投入。说明顾客享受了即时到家的服务,然则并无完全接受这个服务的溢价。
投入与产出的极重悬殊,引起叮咚买菜可能在短期内没法盈利。
按照2021Q3财报披露,叮咚买菜资金贮存还有68.2亿,倘若根据2021Q3的亏损规模消耗速度,2021Q4已然过去了,可能到2022年第二季度结束,资金就要见底。
届时除非得到新的融资,倘若依然无扭亏为盈,资金链要变负,亏损就要起始吃流动资金了,倘若显现这种状况,将对前置仓模式和将来前景带来重创。
叮咚买菜的瓶颈已然显现了,商场矛盾无有效破解,下一步能够怎么办?
二
叮咚买菜发展到此刻这个规模,在面子上的商场模式创新差不多步行到头了,需要提升一个思考维度来理解它的出路。
它需要跳出商场模式,把自己放进一个更大的经济模型来构建健康的商场里子,完成从流量到盈利的闭环,才可破解这个困局。
从生鲜电商元年2010年优菜网创立起始算起,生鲜电商的起盘招数有两条算是比较成功的:低价菜和免费送货到家,其他一起始就搞有机菜和会员制的,初始流量都搞不起来,更别说盈利了。 互联网机构的基本商场模式,都是利用某种刚需形成一个巨大的公众市场,0利润乃至赔钱获取用户,再把用户导向另一一个高毛利行业盈利,这般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构成为了互联网机构牢不可破的根基。例如腾讯,聊天-游戏;谷歌,搜索-宣传;阿里巴巴,淘宝-金融;亚马逊,书-万物,一起始都是采取这般的方式,从而构建起庞大的商场帝国。传统超市,其实亦是这个模式,经过买菜引流,售卖日用百货和预包装食品扩大盈利,后来日用百货和食品被电商抢走了海量用户之后,超市就起始集体走下坡路。
后来出来的独立生鲜电商平台,凡是只卖生鲜的,过得都不太好,没法独立扛住菜市场这个yyds带来的凹地竞争。
因此,生鲜买菜平台亦符合互联网机构的这个特征,利用低价买菜刚需,加上送货到家,快速获取流量。菜上面不怎么挣钱,加价太多和低价菜引流是矛盾的。
经过其他非刚需标准化程度高毛利高的商品盈利。叮咚买菜需要创立买菜-(X)这般的盈利模式,探索和论证括弧里的(X)到底是什么。
事实上,叮咚买菜亦实施了扩SKU计划,截止2021年一季度,叮咚买菜SKU从生鲜扩张到日化用品,共12500个,旨在经过做深SKU的价值,同步提高毛利和客单价。
客单价到2021年1季度,只提高到54元,显著是不足的。说明,简单扩SKU不是(X)里的答案。
其实,原由并不难理解。叮咚买菜区别于其他买菜途径,亦仅有这个即时到家服务,商品其实并无太大本质的区别。
买菜需要时效和服务,然则其他日化用品标品,有许多替代的购买途径,叮咚买菜无创立优良的丁点机会了。
因此,叮咚买菜日前能够依赖的战略优良仅有两点:生鲜商品和到家服务。
从生鲜这个品类中,叮咚买菜能够分化出买菜-变现模式出来吗?其实,答案都写在叮咚买菜的使命里。
三
这张照片,是我在2020年夏天拜访叮咚买菜上海总部,结束后拍下来的。“让美好的食材像自来水同样,触手可得,普惠万众”,倘若不是瞎掰,这是一个伟大的使命。
刚需买菜触手可得,这个叮咚买菜已然做到了,一个季度超一亿订单,像自来水同样的流量已然被叮咚买菜收入囊中。
然则美好的食材,这个有无做到?应该是无的,否则客单价不会这么低。一斤上好的羊肉就不止50块。
在传统超市纷纷退坡时,会员制山姆大叔起始火了,costco开市客在国内亦会越开越多。
春节前偶然去一趟麦德龙,发掘她们战略调节,亦在转收费会员制,在买了她们售卖的澳洲牛肉后,回家炖一下就发掘品质真好,果断就买了麦德龙的付费会员。
会员制卖场上扬背面反映的是,顾客对她们的优秀商品体系的信任,而不是其他。
非常多生鲜电商一起始的如意算盘,大概都是先用低价菜烧钱薅流量,等消费者形成习惯和依赖,等菜市场被熬死,而后就能够垄断买菜,就起始提价挣钱。
结果呢,菜市场没死,持这种规律的生鲜电商纷纷倒闭,易果、呆萝卜、食享会成为了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还有一波又一波后浪,据述曾经的明星项目十荟团亦步入了阴暗时刻。
有一个特例,从果蔬起家的拼好货,得到最早的流量后果断转型扩品到全品类平台,依靠低价拼团才有了拼多多,靠上市得到的资源继续补助低价市场,经过高毛利制品获取利润。
拼多多的“成功”并无跳出“刚需流量-变现”这个规律。
然则扩全品类这种机会稍纵即逝,叮咚买菜没法延续这般的故事,烧出来的流量还无找到最佳的盈利拍档。
自来水流量有了,盈利就要从美好的食材里找了。
四
此刻,叮咚买菜最大的优良是得到了一大批自来水流量,这是创造盈利可能的最大基本,这在日前现有的单一辈子鲜电商里,恐怕是遥遥领先的。
叮咚买菜满足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刚需买菜需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然则顾客的需要是有非常多层次的。
叮咚买菜的用户,亦不必定仅有低价买菜的需要,购买和消费优秀食材,这是人性,任何人都有消费优秀商品的需要,优秀食材又不是什么奢侈品,略贵,然则亦不会让人买不起。
咱们平常消费的大米、面粉、果蔬、肉类、水产、蛋类、奶制品和杂粮干货,样样都有品质高低优劣之分。
五常大米全国闻名,叮咚买菜上能买到真正正宗的吗?
阳澄湖大闸蟹蜚声内外,叮咚买菜上能买到最好的吗?
哪里的苹果最好吃,什么地区的水产最生猛,什么鸡蛋最香,哪种牛奶最好喝,这都是无数吃货和食客最关心的问题,叮咚买菜有无能力处理这些问题?
叮咚买菜,此刻的商品仅仅是满足最低配的需要,从流量方向看,这个没什么问题,然则仅限于此是远远不足的。
同期满足刚需买菜和食材升级需要的消费者,刚需买菜带来规模,食材升级带来盈利两者并不矛盾。
五
就着流量向下走,供应商倾轧,收割用户,最后被消费者抛弃,成为了生鲜电商行业的惯性。
然则,倒逼供应链提高能力,向顾客交付除了低价之外更加多的价值,向上走,才是叮咚买菜的使命。
要实现美好的食材,这是数十年来生鲜电商统统都无处理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是引起全行业迄今未见盈利性大平台的重要原由之一。
生鲜行业,和工业有两个最大的区别:
生鲜制品相对工业制品质量,没那样标准化
生鲜制品相对工业制品质量,没什么等级化
这两个区别,引起生鲜的品质和价格对应不显著,波动很大,这个行业的猫腻,大多由此而来。
标准化很好理解。拿食品工业举例,例如方便面,同品牌一种规格的制品,成千上万包,它所有的制品的品质基本都是一致的,这便是食品工业的标准化。消费者的预期比较知道。
而生鲜就不同样了,例如苹果,一棵树上结的果子都不同样大,阳面和阴面的果子口味亦不同样,全部果园里的果子各样状况的都有,它天生就不是标准的。消费者买这种果子,心里是无预期的。
不夸张地说,倘若农制品和生鲜制品不可往标准化走,生鲜电商平台没戏。
当然,行业不会停止不前。非标的农制品和生鲜制品,自然而然会步行到分级
这个关口。
果蔬、肉类、蔬菜,初级农制品天然非标,商品化第1步便是分级,在各自的等级内作为相对标准化的制品。
因此,标准化和等级化其实是一回事。以往业内更加多关注标准化,其实等级化才是实现制品价值的关键。
一样是吹风机,为啥戴森比飞利浦贵10倍?品质不同样,带给用户的体验天壤之别,价值不同样,价格自然悬殊。
品质上等的牛肉、羊肉、果蔬、海鲜、大米,自然不跟大路货卖一个价。叮咚买菜,已然基本做到了普通食材的标准化,下一步应该去处理优秀食材的差异化、等级化问题。
我有看到信息,说叮咚买菜认为自己正在作为一个具备生产加工能力,专注农业科学的新型供应链机构。
亦许叮咚买菜踩中了节奏,这有可能会作为叮咚买菜走向盈利的秘码。
期盼叮咚买菜保持往上游走,终结生鲜电商始终败兴的攫取流量收割人头的把戏,做成健康的买菜盈利闭环模式。
六
倘若叮咚买菜没能完成倒逼供应链这一跃升,它最后的命运,很可能被多多买菜或美团买菜吞噬。
生鲜电商,将继续在比烂比价的怪圈中轮回。(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