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7|回复: 3

两大运营商初始拆除2G 网络,2G退网后,近3亿2G用户该怎么办?

[复制链接]

2962

主题

144

回帖

99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139417
发表于 2024-8-30 21: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中国联通官方信息表示,中国联通福建机构、河南新乡分机构将于近期起步全区移动网2G等老旧设备拆除退网工作。而早在4月初,中国联通广州分机构起步了2G设备拆除退网工作。中国联通2G退网已然进入实战周期

另外,中国电信始终有计划清退CDMA网络,年初揭发的一份中国电信的内部文件表示,中国电信将从2020年起始放弃CDMA网络,知道暗示最后入网证和型号核准证不准许显现CDMA频段和制式。而随着其VoLTE功能的成熟,CDMA网络早已经是名存实亡。

事实上,2G退网是大势所趋。当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同期经营着2G、3G、4G、5G网络,日子非常艰难:一方面5G网络建设耗资极巨,另一方面四张网络的运维优化是一笔巨资,光是基站要运行,产生的电费就够运营商喝上一壶。

要清退一张网络的话,2G、3G网络毫无疑问是第1、二选项,尤其是2G网络,建设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2G网络,已然在网运营25年,技术落后、设备老旧、能耗效率低下、维修困难,更关键的是,其占用优秀的黄金频谱资源,引起有限的频谱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当前随着4G网络的全覆盖,以及volte技术的成熟商用,2G已然多少用武之地,尤其是针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而言,因此呢,加快2G退网确实是好事一件,能够帮忙运营商降低运营成本,把更加多的精力和资源专注于推动5G高质量发展。

然则,2G退网不可说退就退,毕竟这背面牵涉到近3亿人的通信需要——

根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截止5月底,我国移动tel用户为15.92亿户,其中移动互联网(3G+4G)用户13.19亿户,2G用户为2.73亿户,2G用户规模占全网用户规模的近五分之一,这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当然,2.73亿是全网的2G用户数量,其中大部分是中国移动的用户,而中国移动先前已然知道近期不会推进2G退网,然则,哪怕仅中国联通一家,其2G用户数量最少在5000万以上,5000万是什么概念?这般说吧,英国全国人口数量就5、6千万罢了

那这5000多万用户都是些什么人呢?从营收和利润的方向来看,这对运营商来讲都是低价值用户,由于始终停留在2G,说明该用户的数据需要、数字化需要都不旺盛,升级手机终端,说明其消费水平较低,这些反应在运营商的经营数据上便是arpu低下。而从社会身份来看,这些人大都数是广大农村地区的老人、城市里的低收入人群,等等。

而一旦2G退网,这些人该怎么办?她们将面临两个困难第1倘若当地仅有2G网络,一旦退网,她们将面临无网可用;第二,哪怕当地有4G网络,但她们手中仅有2G终端,2G退网,她们用不上4G网络。

为此,我认为2G退网肯定不可"一刀切",需要分步实施,在退网之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第1,对4G网络进行全面的"查漏补缺",保证当前2G覆盖到的地区都能有4G网络覆盖;

第二,帮助2G用户无缝向4G网络迁转,例如供给优惠活动给用户低价售卖/赠送4G手机;

第三,提前做好宣传工作,例如每日发短信提醒2G用户,乃至tel提醒,否则非常多老年人功能机用户会以为是手机坏了。





上一篇:运营商2G、3G退网或加速:3GPP RAN6标准演进道路封闭
下一篇:暴雨之后:通信是怎么样恢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42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4-9-10 07: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更新、坐等、迫不及待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801

回帖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4-9-10 12: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顾历史,我们感慨万千;放眼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59

主题

3万

回帖

99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139058
发表于 昨天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外链网  http://www.fok120.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链论坛 ( 非经营性网站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16:05 , Processed in 0.11320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