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接着在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里“挖”宝,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历史长河中深挖细掘。
1967年6月17日,由陕西机械厂(现中航西飞)改装的特种武器载机轰6甲成功经过降落伞试投我国第1颗氢弹。轰6甲继1965年第1次空投原子弹成功后,再次为中国核事业发展立下功勋。
轰6甲空投核弹的故事咱们已然熟知,今天咱们把目光聚焦在这套非比寻常的降落伞上。
这是宏光机械厂(现航空工业宏光)开发的氢弹伞,保准了轰6甲空投氢弹实验成功。氢弹
实验前,周恩来总理作出
“机、伞、弹三位一体”重要指示。
实验成功后,周总理高度赞扬:“这个
科研所(宏光机械厂
科研所)既出了成果,又培养了一批人才!”
罗布泊升起新“太阳”
让咱们把时针拨回到57年前的6月。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罗布泊一声巨响,天空显现了一颗新的“太阳”,我国第1颗氢弹实验成功。信息传开后,国人为之振奋,世界为之震撼。
从第1颗原子弹实验到氢弹实验,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零7个月,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实现了毛主席1958年6月关于“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的科学论断。
这套氢弹减速系统是航空工业自动研制设计的第1具空投大重量降落伞系统。在降落伞研制方面,这是一次足以载入史册的重大突破。
“一号专案”
降落伞在空中核实验中的功效是让核弹减速,保准投弹飞机逃逸危险区,待核弹稳定下降到预定高度实现空中核爆炸,从而达到“保响、保地面测试、保各样效应、保实验安全”的目的。降落伞能否正常开伞和工作,是关系到氢弹空中实验成败的关键。对这一系统工程,周总理在遵循报告时曾科学地概括为“机、伞、弹,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因此呢,降落伞是实现空中核实验的三大构成部分之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空投氢弹利用降落伞系统做为减速的手段,在我国还是头一回。1966年3月,三机部正式准许下达研制任务,按照国防科委的进度总体需求,降落伞系统仅有一年多的研制周期,时间是极其紧迫的。
当时,我国降落伞工业还处在发展周期,降落伞技术仍处在从仿制向自动设计的过渡时期,空投最大重量不外500千克,况且是在低空低速飞行要求下。区别以往的是,空投氢弹任务飞行海拔高度高,飞行速度大,初始重量重,在技术上最重要的是要保准降落伞系统的安全靠谱性,开伞冲击力、临界开伞速度、纺织材料的研制等等,均存在非常多不确定的未知。
为了
保准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这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工厂毅然成立由设计所所长邓笙抓总,王德春、戴振明、顾芝明、言道贵等
构成的研制小组,定为工厂的
“一号专案”。
反复实验
按照周总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靠谱,万无一失”的指示,经太多种方法的反复论证,研制小组确定了主伞采用宽带条伞的设计方法。此后,研制人员分别进行了风洞实验、开伞系统的双重保险单项振动实验、环境要求实验、低空模拟实验。在进行了大重量1:1样品要求下高空实验后,最后确定了开伞程序。随着降落伞系统技术需求持续加强,主伞采用了波环伞两次开伞技术。
在大重量实验弹进行近百次的低空模拟实验后,1967年2月,在西北基地,降落伞空投系统用轰6飞机完成为了实质运用要求下01弹道模拟实验,经过了国家技术鉴定后转场进行训练投弹实验。
科学实验的道路总是曲折的。1967年5月,实验进行到接近总预演的关键时刻,出现了一次弹尾罩工作不正常和降落伞被冲破未能张开的事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注重,国防科工委立即派专机将降落伞技术工人和设备送往基地。经过现场和实物收集的实验数据反复分析与核算,最后确定是弹尾罩的不稳定与降落伞相互干扰导致。
为保证安全,技术工人就地将主伞加强改进。几个夜以继日的工作后,制品达到理想状态。经过空中再次实验考核,改进后的降落伞完全满足需求。
1967年6月17日,来自航空工业的降落伞助力第1颗氢弹核实验圆满成功。
“如今回首我国氢弹实验全过程时,航空人无数次面对困难不屈服,对党、对国家、对事业一片忠诚,克服了技术上、工作上和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为祖国赢得了和平与尊严。”
——戴振明,我国第1颗氢弹用降落伞设计师,航空工业宏光原降落伞系统设计师
第1颗氢弹实验用降落伞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后来核实验用伞的基本设计基本。宏光青年技术人员从中得到了熬炼,自动设计的能力得到了极重的加强。实验中与空军基地的合作,引进机上空中摄影和时统讯号的安装办法与结构,加强了降落伞的遥控遥测技术,丰富了降落伞技术的研制手段。
按照对核实验用伞需求的持续加强,专案任务设计小组先后成功地研制了导向面型和波环型降落伞,性能一代比一代先进。尤其是波环型降落伞,因为结构新颖、性能先进、质量靠谱,得到了国家优秀制品金质奖和国家发明奖。
从这儿启航
1951年4月17日,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航空工业宏光为首批建设项目。同年5月15日,被纳入“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作为新中国空降空投装备和航空救生装备的摇篮和基地。
▲1951年10月,第1具降落伞在沈阳空军部队进行实验
70数年来,宏光克服重重困难艰难前行,在复制、仿制至自主研制中逐步成长,完成跨越。1951年10月,复制成功新中国第一批降落伞;1957年,宏光自主设计了第1具可载重50千克的投物伞;1967至1968年,宏光两型重型特种投物伞研制成功,保准了我国核实验任务的完成,填补了降落伞行业的空白。
从1951年到1979年,宏光共设计定型100多项降落伞、空靶、拦阻网、头盔代偿服等航空配套制品。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宏光成功开发了新重装空投低空伞兵伞、新型阻力伞、鱼雷空投系统与各型飞机配套的飞机安全带手摇泵、调压器以及无人机回收伞……一批高新航空装备实现了由单伞向多伞、圆伞向翼伞、轻装向重装的三大跨越。
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让航空人克服了技术、工作和生活上的许多困难。正是全体参试人员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才最后换来了实验的圆满成功。直至如今,从航空先辈身上传承下来的“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航空报国精神,依然激励着航空人在空降空投事业上奋勇前进!
铁粉必看
周新民会见贵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吴强一行
弘扬劳模精神 凝聚创新力量 争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尖兵”
文字/戴振明、席航、兰健 制作/兰健
主编/肖瑶
统一/丁译婷监制/程晓敏
源自/航空工业宏光、中国航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