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的预告中,相信大众都见识了人工智能诗人“九歌”的出色创作能力。到底“九歌”是怎样创作出如此自然优美紧扣主题的诗词呢?今天,咱们跟随“九歌”的缔造者之1、来自清华大学的郭志鹏教授一探到底。
讲座现场
讲座初始,教授为咱们首要讲述了“九歌”是什么。
“九歌”这一名字源于我国伟大诗人屈原的诗篇《九歌》,是清华大学自然语言处理与社会人文计算实验室开发的人工智能诗词创作系统(亦便是一位AI诗人~)。在2017年,参加了央视节目“机智过人”并成功让观众以为它的诗篇是人类创作的(即经过图灵测试)。然而,尽管它作诗的句式押韵均符合需求,但句意及规律仍有缺陷。因此呢,在某些状况下,咱们仍然能够清楚的分辨这些诗词并非人类创作。
接下来,教授为咱们阐述了开发“九歌”的缘由。
简要说来,分为两点:一是科研人工智能技术;二是研发与围棋区别的另一种认知任务。相信大众都晓得AlphaGo人工智能下围棋的事情吧:下围棋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可谓非常高;然而创作诗词可谓是更加困难。借用教授在讲座上说到的例子,咱们来进行一下简单的计算:围棋状况的总量是3^(19*19)=2^572(2的572次方);假设汉字集含1万个字,那样创作一首七律诗的状况便是10000^56=2^744(2的744次方)的运算量。从中不难看出想要让人工智能写诗,挑战着实堪比下好围棋。
对“九歌”研发难度的讲解
而后,便进入了技术的讲解部分~
“九歌”采用了最新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并运用超过30万首诗歌进行训练学习。与此同期,它还结合诗歌本身的特点针对性地结合了许多其它的模型。
在研发初期,它采用了运用重视力(Attention)机制的Encoder-Decoder模型:按照诗词里的一句话次序逆序结合生成特征值(词向量),来“理解”诗文上句的含义并“预测”下句。
而后团队对模型进行了有些修改与扩增。风筝模型(Kite string) 使得创作的所有内容前后呼应扣主题牵起主线;之后又有了基于互信息的无监督模型和模拟人类作诗过程的工作记忆模型,这般,这位聪明的“诗人”的创作水准便更上一层楼!
日前,“九歌”能够创作集句,即截取前人诗句拼集而成一诗。可集一家诗句,也可集数家诗句而成。另外,“九歌”亦能够创作藏头诗以及词。
将来,下一步的目的便是教给“九歌”背景知识,让它能够借助外边的其它知识来更好的作诗。
撰稿:霍岱宣 刘泽禹 李佳泰 赵俊宁
摄影:田嘉槐 倪朴弘
全校人工智能作品征集活动起始啦!
此刻的你是不是对人工智能感兴趣呢?此刻的你是不是想向周边的朋友科普、讲述你与人工智能的渊源与故事呢?
诚挚邀请您的投稿!
投稿内容多样,题材不限,能够是自己或别人做过的项目介绍或调研报告、能够是你学习人工智能的心得体会、亦能够是艺术创作或绘画作品、更能够是网上你感兴趣的关于人工智能的资讯简报、学习笔记、小视频以及其他任何与人工智能关联的作品。
将稿件发送到:rdfzAI@163.com(请注明题目与作者),咱们会筛选出优秀的稿件并 在公众号上发布~另一,咱们还会准备奥秘小礼物一份哦~
欢迎大众踊跃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