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5日,由中关村精细医学基金会主办,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学专家委员会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肿瘤心脏病学学组协办,三度医学承办的第1期CSCO-CO“心”系肿瘤-肿瘤心脏病学巡讲活动于线上圆满举办!
本期巡讲围绕“肿瘤治疗关联心血管毒性的预防与管理”主题,邀请了苏州大学附庸第二医院的庄志祥教授,进行了以《心肌标志物在肿瘤心脏病中探索》为主题的精彩报告。
01
心肌标志物在肿瘤心脏病中探索
随着全世界癌症存活率的明显加强,心血管疾患作为了癌症幸存者长时间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二大原由。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颁布《癌症治疗与心血管毒性实用指南》,知道将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心血管并发症分为九类,包含心功能不全与心衰、冠状动脉疾患、瓣膜病等,涵盖绝大都数心血管疾患类型。
有科研显示,一旦接受了肿瘤关联的治疗,心血管关联并发症出现率就会上升,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显著,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危害。
图1 抗肿瘤治疗引起心功能不全出现率按照图1列出的抗肿瘤治疗致心功能不全的出现率,最为平常的是蒽环类,蒽环类药品是恶性肿瘤化疗的基石性药品。乳腺癌、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肉瘤、软组织肉瘤、胃癌、卵巢癌等恶性肿瘤的优选联合化疗方法,蒽环类药品都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有效药品。
蒽环类药品对心肌的损害可能出现于接受用药后几个小时、几周或几年。蒽环类药品的急性心脏毒性的出现率约1%,慢性心脏毒性的出现率约1.6%-5%。蒽环类药品心脏毒性发病呈剂量依赖性,累积用药剂量越高,出现心脏毒性的危害就越大。日前已知的损害机制是蒽环类药品与铁离子螯合,诱发产生氧自由基,尤其是羟自由基,诱发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心肌线粒体DNA损害,从而引起永久性心肌细胞损害及心肌细胞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