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做外贸的企业越来越多,外贸业务员转SOHO亦越来越多,这部分人毕竟有不少的优良,亦毕竟许多人针对创业还是存有很高的幻想,做SOHO之前还是劝你要万事俱备,有了充分的准备在去做,毕竟危害还是有的,原由在于:
1、在外贸B2B行业,并无一个类似滴滴这般的大平台,能够源源持续地处理流量与转化的问题(阿里巴巴国际站只能处理流量的问题,但SOHO其实亦烧不起)。至于B2C尽管有亚马逊和速卖通等平台,但依靠个体就能存活和发展的时代已然一去不复返了,此刻做B2C,是一件既烧钱又烧脑的事情,并非个体能够承担。
2、外贸并不是一门标准化的手艺,亦不是单纯凭借来自于自己的“服务”就足够,其方法始终必要以某个实体制品做为载体,可做为SOHO,你能够在制品这块得到多少来自于上游的支持?除非你能够紧密依托某一家强而有力的供应商,但这般的话,和打工顶多亦就仅有以自由上下班时间换取固薪这点区别。
3、即使依靠一两个客户的利润能够存活下去,但都数人火速就会陷入孤独、焦虑、迷茫和彷徨,要么担心这条路不晓得到底能够走多久,要么不晓得自己的将来到底在哪里,要么忙到无时间思考和加强。尤其是最后一条,国际贸易的事务又多又杂,研发客户是你,发货装柜是你,验货吵架是你,每日一回到家就想把全部人都丢沙拉上,哪有时间思考?
4、创业是一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事情,SOHO做为半步创业亦一样如此。即使你觉得安安稳稳一年挣个几十万足够了,但在市场的变化之下,你这几十万又能够赚多久呢?在没办法形成组织层面核心竞争力的状况下,客户随便拐个弯就直接找工厂合作了,SOHO这份工作,没办法作为固态,让自己平平淡淡地一路走下去。
综合如上,针对绝大都数人来讲,我认为SOHO是无前景的,顶多便是干几年累积一下资金和经验,是一种非常难以持续的行径,尤其是在此刻这种信息不对叫作逐步消亡,竞争越来越激烈,组织整体竞争力越来越重要的环境下。
可是,假如你难以控制胸中熊熊燃烧的烈火,非要选取这一条路的话,我意见你不要选取作为贸易机构,而是选取另一一种存在方式:采购代理。
所说采购代理,在国际贸易的行业,指的是作为客户的驻华采购中心或采购人,帮助客户进行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的工作。
其与贸易机构最大的区别在于:商场规律不同样。
1、传统贸易机构从供应出发,采购代理则是从需求出发,这一点,是最基本的区别。
针对许多贸易机构来讲,她们的立业基本都数是从供应端起始的,譬如对某个行业很看好,或跟某家工厂关系不错,于是就试图以此做为基点去研发客户。针对这种,我们通常亦叫作之为“从制品出发”,亦便是“有什么我就卖什么”,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便是很难处理客户到底从哪里来(流量),以及客户到底应该怎样成交(转化)。
别的暂且不说,做为贸易机构,你到底是以“工厂”的名义出此刻客户面前,还是直接就以贸易机构的面目示人?
假装自己是工厂(或假装工厂老板是自己的合伙人),只能蒙骗一时,况且专业的买家从蛛丝马迹其中就能够判断出你到底是不是工厂;
直说自己是贸易机构,却有可能连筛选的这一关都过不了,许多“唯工厂论”的客户,可能在最一起始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你剔除在外。
况且,不管是“工厂”还是贸易机构,其实你都很难逃脱“资格审查”的命运,在国际B2B的业务其中,把钱打给一个远在天边的“网友”本来就已然是一件很高危害的事情了,更何况这个网友疑似全机构就仅有一个人?
要么伪装成工厂,要么伪装成机构并非仅有自己一个人,是以贸易机构做为基本形态的SOHO们的宿命。
然则采购代理不同样,采购代理天然带有订单属性,由于能够走上这条路的,最少都会有一两个老客户信任你并且愿意将订单交给你(假如连老客户都不愿意信任你,那还怎么研发新制品新客户?趁早死了SOHO这条心),此时你便是从需求出发的,是带着订单找供应,而不是带着制品找客户。
带着制品找客户跟带着订单找供应,这两种不同样的规律,孰宜孰难?答案不问可知。
况且,采购代理并不会有以上贸易机构所存在的问题,面对客户时,客户晓得你本来便是一个人,与其说是B与B之间的合作,倒不如说是B与C之间另一种方式的雇佣;面对供应商时则更无问题了,就算对方晓得你仅有一个人亦无任何的影响,毕竟你表率了客户。
2、贸易机构基于制品,采购代理基于服务。
尽管咱们可能都晓得不管是制品还是服务,其实都只是处理方法的载体,但在实质工作中,能够真正应用到这一点的企业/个人是少之又少。
做为贸易机构,你始终还是得基于某个行业或某个制品,否则客户很容易就会认为你“不聚焦”和“不专业”,不可能客户要家电你说“我行”,客户要照明你说“我亦有”,由于贸易机构的第1属性,始终还是营销。
但采购代理不同样,采购代理安身的基本并不是某个详细的行业或制品,而是来自于客户的“信任”,以及你和这份信任相对等的服务。说白了,客户其实便是想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帮自己干有些因为语言、文化、时差和距离的限制而不方便干的事情,就算某个行业你并不专业,不碍事客户会给你时间和耐心,当然了假如你在客户的行业内足够专业,能够给予对方带来更高的价值,对方自然亦会更加愿意支付你更高的报答。
综合如上,这便是为何我意见SOHO从采购代理做起而并非贸易机构的原由,由于这条路相对要简单得多。
然则,这个世界上绝对不会有事少钱多离家近的工作,没有没有缘无故的好,亦不会有没有缘无故的坏,相比贸易机构,采购代理固然容易起步,但亦有着难以逾越的天花板,以及难以克服的重大缺陷。
是什么?
1、是“成亦萧何,败亦萧何”的信任。
如同前文所说,采购代理安身的基本来自于客户的信任,但信任最大的问题是......好贵。
做为海外客户的“半个员工”,况且双方之间还距离那样遥远,客户怎么保证你工作的效率?怎么确信你处理问题的能力?怎么晓得你不会一边拿着对方的真金白银,一边整天躲在家里睡大觉?怎么保证你和供应商之间无私相授受,收取不该当的利益?
假如对方是你之前就已然合作过的客户,双方有必定的认识基本,那自然能够处理这个问题,可针对之前从来就不认识的客户,那该怎么办?
"Hello do you need a agent in China"?在遇到这种问题时,100个客户里估计99个都会say no。
毕竟你卖的便是服务,除了自己这100多斤的肉之外,你并无其他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够展示给客户的东西,况且此刻大都数客户针对采购代理的认知还只是停留在“打杂”的层面,认为便是在中国雇一个信得过的人去处理供应商层面的杂事罢了,有固然好,无亦无伤大雅。这就给新客户和新业务的开拓,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一年能够有一个新客户都已然算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2、是广泛存在的采购能力缺失。
如同前文所说,采购代理并不会安身于某个详细的制品或行业,此时假如客户是哪些仅在某一个行业深挖的企业倒亦还好,可假如客户的制品品类比较繁杂呢?
今天,让你处理一下LED的制品;
明天,让你找一下吸尘器供应商;
后天,你必须学习一下商用空调等。
你很容易会发掘,自己完全找不到一个安身的支点,每日在区别的制品行业跳来跳去,无深挖亦无沉淀。
但,采购代理真的就无安身支点吗?
答案是不是定的,采购能力其实便是一个非常好的安身支点。
可是,干过营销就必定能够干好采购了吗?
说到采购,大都数人的认知都是“采购不便是买买买嘛,这还不简单”,于是无多少人在这一起上下功夫,总觉得既然我带着订单,供应商就肯定会像大爷同样伺候着我,我要什么供应商自然会给什么。
这种想法非常错误,不信你干两天采购就晓得了,这儿面的深坑多到让你可疑人生。
更何况,
假如客户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这不叫采购,叫打杂。
假如供应商说什么你就给客户传什么,这亦不叫采购,叫传声筒。
绝大都数采购代理之所以越干越挫,便是把自己放到了一个搬运工的角色,乃至会可疑起自己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到底对客户有无用。
就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假如客户问“Hi Daniel,假如你是我的采购代理,你应该怎么保证供应商的质量不出问题”,请问这个问题你应该怎么回答?
假如你基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你会在心里狂骂娘:供应商的质量我怎么保证?选取质量好的供应商?每票出货都现场检验?制品上线的时候我搬个小板凳在流水线上盯着?
但假如你有足够的采购能力,你就能够这般回答客户:供应商管理包括了供应商的归类、评定、筛选、绩效和集成,经过这一套体系下来的供应商,我不可够说100%必定不出质量问题,但会大大降低显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况且一旦显现问题的时候,我亦有Plan B去做应对。
这才是真正的采购能力,这才叫真正的服务,像客户凌晨1点给你发邮件,你从床上跳起来赶紧去回复这种,不叫服务,叫态度。
假如能够做到这一点,即使是在区别的制品间频繁切换亦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由于你已然具备了可复制的能力。
但问题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呢?由于这几乎已然是组织才可具备的价值了,是系统层面的东西,已然不是个人就能够处理的了。
大都数人顶多亦就只能做到跟供应商磨磨价格,“能不可再便宜一点”吧!
综合如上咱们能够发掘,尽管相比贸易机构,采购代理的形态确实能够较为快速地切入,较为简单地存活,但它亦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总的来讲便是:天花板太低,没办法复制。
毕竟它始终还是一种SOHO,一种靠出卖劳力挣钱的工作,而在每一个人通了天亦顶多只能工作24小时的状况下,边际成本太高了。
因此呢,许多人都认为SOHO只是一种过渡,迟早都要朝着团队化和企业经营的方向转型。
关于这个,我反倒是有些不同样的看法。
绝大都数能够存活下来的SOHO都是P型人(professional),都是营销出身的善于冲锋在前的人,你让他去搞客户拿订单可能还比较善于,但让他去做管理搞经营,大都数人都要抓瞎,势必要趟过无数的大坑,走过无数的弯路才可最后迈上正确的轨迹(这个历程足够卡死90%以上的人)。况且,做SOHO的人未必真的是享受创业,她们可能只是享受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工作,以及相比打工时略高的收入罢了,并不必定真的就要干一番多大的事业。况且,每一个SOHO都成立一家独立的机构是符合“公众创业万众创新”,可是从总社会资源的方向去思虑,资源太分散了,无办法集结作为一股较为强大的力量。
因此从几年前起始,我就始终有一个想法,那便是既然SOHO重点亦是靠个人技能以及人脉资源吃饭,那为何不参考律师事务所或联盟的组织形态?譬如在客户跟进上,每一个人都负责自己的客户,然则在营销推广、供应链管理、行政后勤等等,都以组织的名义来操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A B C三个人是相互认识的伴侣,然则她们不想合伙搞一家机构,觉得这般太辛苦亦太繁杂了,于是她们仨就凑钱租了一个办公室,并以一家机构的名义开通B2B平台和参展,有时候相同行业的制品还会共用同一家供应商,花费分摊然则利润不共享,属于谁的客户谁自己跟进自己挣钱。
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资源的整合,我认为是最大的好处,不管是市场端的资源还是供应端的资源。
过往SOHO为何能够活得蛮滋润,原由是信息的不对叫作所带来的对个人技能的较高需求,海外客户在某个行业实在找不到上游供应商了,况且你看上去还蛮专业了,好吧就跟你合作了。然则此刻,随着世界的扁平和竞争的加剧,个人的技能在组织的力量面前,其重要性正在一点点削弱。
“我挺爱好你的,可价格实在是太高,我没办法下单啊。”这种状况我相信针对贸易机构来讲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更不消说SOHO了。
归根结底,原由还是在于SOHO仅有个人的力量,而无办法形成组织层面的价值,不管是对供应商的价值,还是对客户的价值。譬如前段时间有个SOHO伴侣想作为咱们机构的供应商,但我却只能够狠心拒绝他说:“尽管我不介意供应商不是工厂,但针对资质还是有必定需求的。否则万一出了什么问题我必须找供应商索赔的话,你可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而联合起来的话,不管是表面上(最少在客户和供应商眼中)还是实质上,都能够由于需求和力量的凝聚而带来新的势能。(别的不说,联合更加多订单最少找货代都简单有些)
从以上方向出发,针对哪些不思虑朝着企业经营方向迈进的SOHO们,我意见能够思虑一下和几个熟练的伴侣组团,或挂靠一家可靠机构,或挂靠一个能够处理供应链能力的平台的方式,而后就发挥自己最善于的冲锋陷阵就好了。
总结一下:
1、SOHO亦不是无前景的,问题的关键有时候并不在于你想干几年,而是你还能再干几年。个人的能力跟组织的力量比起来,太渺小了。
2、假如你便是想要尝试一下自由工作者的感觉,或为创业累积第1桶金,意见你以采购代理的方式呈现,而不是贸易机构的形态。
3、转型是必然的选取,只不外未必要向团队管理和企业经营的方向转型,“联盟”或“挂靠”以找到组织层面的力量,是性价比更高的选取。SOHO很难,做之前您思虑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