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分哪几种类型,诊疗上有何区别
人们一般所说的 “肝癌”,指的是原发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即原发性肝癌。出现于其他器官而转移至肝脏的恶性肿瘤则叫作为“继发性肝癌”,这里不做讨论。
临床上,经常有病人提出疑问:“都是肝癌,为何我的检测项目和治疗方法跟别人不同样呢?”
其实,原发性肝癌按照显微镜下的形态差异,或说按照肿瘤起源细胞的不同分为3种类型: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三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径、病理组织学、诊疗办法等方面差异很强。
肝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组织学形成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体。肝细胞每日能产生600~1000毫升胆汁,做为消化液参与脂类食品的消化;肝合成多种蛋白质等多类物质,同期还参与糖、脂类、激素和药品的代谢与解毒。
显微镜下,成千上万个肝细胞形成1个肝小叶,做为肝脏的基本结构单位,成人肝大概50万~100万个肝小叶。在肝小叶中央以及周边还有许多微型脉管和血窦等结构,可为肝细胞供给营养,同期将各类物质传送至肝细胞进行代谢;同期,肝细胞周边有许多微细的胆怯管,这些微小的脉管和胆管逐级汇合,最后形成粗大的管道(门静脉、动脉、胆管)由肝门进出肝脏,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最后经胆总管流入肠道参与消化,或进入胆囊储存起来。能够把肝脏比喻成一棵枝繁叶茂的 “大树”:把肝细胞或肝小叶想象成树叶,将肝细胞间的各类脉管、血窦以及胆怯管想象成树叶上的经络,这些细枝末节层层递进,逐级汇合成更大的树枝,众多粗壮的树枝最后形成为了树干。
从出现部位来区分3种类型的肝瘤:肝细胞癌出现于“树叶”,肝内胆管癌则出现于树叶间的经络或细小的树枝,而混合型肝癌则出现于树叶与树枝交汇处,是拥有2种成份的癌变,同期具备这2种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因此呢,本文针对混合型肝癌,再也不单独陈列比较。接下来来瞧瞧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两者在发病危险原因、血清学标志物、临床表现、诊疗模式等方面的不同。
1
危险原因
肝细胞癌
在我国 80%的肝细胞癌与病毒性肝炎感染相关,包含乙肝和丙肝的感染。其他的高危原因还包含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他原由导致的肝硬化,如血吸虫性肝硬化等。
肝内胆癌
高龄、胆管结石、胆管腺瘤、胆管乳头状瘤病、胆总管囊肿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溃疡性结肠炎、化学毒素、吸烟、寄生虫引起胆管上皮损害、胆汁淤积引起的慢性炎症等。另外,代谢综合症(包含肥壮症、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过量饮酒,病毒性肝炎等亦与肝内胆管癌的出现密切关联。
2
血清学标志物
肝细胞癌
血清甲胎蛋白(AFP)、反常凝血酶原、血液游离微 RNA、血清甲胎蛋白控制体(AFP-L3)都可做为肝癌初期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
肝内胆管癌
糖类抗原 199 (CA199)、癌胚抗原 (CEA)是诊断肝内胆管癌最常用的血清学标志物。
3
临床表现
3种类型的肝癌在疾患的初期一般无显著症状,大都数病人是在体检中发掘的。值得一提的是,肝细胞癌由于常合并乙肝肝硬化,初期亦可显现与肝硬化关联的症状及体征,如腹水、肝掌、蜘蛛痣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导致的呕血等。疾患发展至晚期,因为肿瘤消耗可显现营养不良、消瘦等全身症状,肝内胆管癌因为出现在 “树枝”这般的脉管结构,在晚期若侵犯更大的“树枝”或“树干”,影响了胆汁的排泄时,则会显现黄疸症状。
4
诊疗模式
手术前检测
除了常规的心肺功能、腹部超声、上腹部加强磁共振外,临床上疑似肝内胆管癌的病人一般需完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全身肿瘤筛查。这是由于肝内胆管癌恶性程度更高,初期易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因此呢术前的全身筛查结果将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肝癌,根治性手术切除都是日前首选治疗方式。
不同的是,因为肝内胆管癌淋巴结转移概率高,手术中需常规进行肝门区域的淋巴结清扫。
非手术治疗
针对没法接受手术的病人,可采取包含局部治疗和系统治疗的办法。
局部治疗:临床上平常的局部治疗办法包含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 )、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放射治疗等。TACE 便是临床上常说的介入治疗,它是一种经过导管将抗肿瘤化疗药品注入肝动脉的肿瘤供血分支来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办法。相针对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癌的动脉血供不丰富,TACE 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呢,临床上肝内胆管癌的病人很少采用介入治疗,而在肝细胞癌病人中间商入治疗更为平常。
系统治疗:系统治疗亦便是人们常说的化疗、免疫治疗以及靶向治疗。值得一提的是,肝细胞癌对化疗不敏锐,因此呢不做为一线首选治疗方法。反之,以吉西他滨联合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法对肝内胆管癌有不错的效果。而不论哪一类型的肝癌,免疫或靶向治疗都已越居不可切除肝癌药品治疗的一线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