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转型升级,找准自己定位,一步步成长为医疗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机构(以下简叫作宜昌人福),是亚洲最大的麻木药物开发生产基地,制品已出口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机构实现营业收入80.6亿元,同比增长14.97%;实现净利润24.3亿元,同比增长16.88%。在宜昌市工商联发布“2023宜昌市民营企业50强名单”中,宜昌人福位居第五,作为明星企业。
非常多人不晓得的是,做为湖北上市机构人福医药(600079.SH)的子机构,宜昌人福的发展颇为曲折,一度濒临破产。在经历了数轮转型后,最后在2001年完成改制,并在麻木止疼、镇静行业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实现逆袭。
宜昌人福是如何壮士断腕,实现凤凰涅槃?又怎样华丽转身,作为国际知名制药企业?6月18日,在湖北省委统战部“促进民企转型升级”专题交流会上,身兼人福医药和宜昌人福董事长的李杰分享了宜昌人福的转型故事。
改制求生,三道杠下完成“三转”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许多国企未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节奏,纷纷陷入亏损泥潭,“脱困”作为当时许多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1995年,为走出困境,宜昌制药厂、三峡制药厂、民康等几家湖北宜昌本土药企一起组建湖北宜药集团,即宜昌人福前身。
然而,因为主打制品VC原料药受国际市场冲击,湖北宜药集团每年都亏损1000多万元,车间相继停产,员工心情不稳,银行不愿贷款,企业濒临破产。
时任三峡制药厂厂长的李杰,调到宜药集团担任董事长之后,尝试改制求存。
但当时看上宜药集团的机构,大多只想收购优秀资产,不愿处理债务和人员安顿问题。李杰暗示,他绝不可作为国有资产流失的历史罪人,针对合作,他划出三个“硬杠杠”:企业员工必要妥善安顿,债务不可逃避,国有资产不可流失。
经过几十轮筛选考察,李杰最后选取与武汉人福科技合作,并于2005年完成改制。
在实施民营化改制的过程中,1000多名职工转变身份,企业与职工形成利益一起体,有效激发和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政府转让资产、职工转变身份、企业转换机制这“三转”,让宜昌人福脱胎换骨,焕发新的活力。
更换赛道,深耕麻木行业
改制成功后,企业怎样找到新的出路?
机构团队仔细研判后决定断腕求生,放弃主导制品VC,转攻其他制品。
她们从机构现有200多个批文中逐一分析对比,最后选取麻药这个当时很不起眼的制品,将其做为盘活企业的第1步棋。
麻药是特殊药物,生产和价格受到国家严格管控,市场规模始终很小。当时美国全年麻药的市场规模达到10多亿美元,而中国市场仅为3亿元人民币,“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推进了10年,麻药应该有很强的市场空间”。
最后,宜昌人福决定将麻木药物做为机构发展新的突破口。机构从技术含量低、市场波动大、污染严重的原料药生产,正式转型到工艺技术繁杂、附加值高、污染小的制剂精细化生产。
1999年底,宜昌人福麻木药物的销量达到567万支,企业一举实现扭亏。到2000年春节前,宜昌人福不仅还清了所有欠债,还盈利100多万元,企业从此步入发展正轨。
此后,宜昌人福继续以麻木药物为核心,向重症、病痛肿瘤、腔镜、外科等止疼需求未被完全满足的行业连续拓展,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创新+国际化,实现双轮驱动
在李杰看来,宜昌人福想要实现快速发展,一靠持续创新,二靠国际化。
而要实现“创新+国际化”的双轮驱动,必须连续投入资金、连续吸引高端人才。
在创新方面,宜昌人福每年开发投入占营收12%以上,在研新制品触及29类近300项,专利总数达到151项,创立了“立项一批,研发一批,临床科研一批,上市一批”的创新模式,为企业开发升级奠定坚实基本。
20数年间,宜昌人福经过在中国、美国、欧洲兴建开发基地,搭建创新技术平台,筑巢引凤,吸引大批硕士、博士加入,并为她们设计了技术和管理双向的职业发展通道,制定多项激励办法,处理住房、子女上学等后顾之忧,让她们安安心心地搞开发、做项目。
日前,机构现已持有一支1500人、平均年龄27岁的专业技术团队,创立了从立项到上市“五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开发体系。
国内市场打通后,李杰将视线延伸到了国际市场。第1关,便是要经过国际认证。2010年底,宜昌人福起步机构首个国际化项目——出口药物生产基地建设。
当时,国内精通国际认证的人并不多,李杰经太多方打听,找到了在美国工作数年的制药专家于群博士,并以极重诚意邀请他加入宜昌人福。
历经1000多个日日夜夜,出口药物生产基地最终在2015年底建设完成。次年,该基地以零缺陷的优异表现经过了美国FDA的现场检测,成功将宜昌人福生产的药物送上了美国货架,实现了湖北省口服固体制剂出口“零的突破”。
制品出海,拉开了宜昌人福进军国际市场的大幕。
2016年迄今,宜昌人福从原料、口服到无菌制剂生产线先后经过美国FDA和欧盟认证,实现质量管理体系“三级跳”,全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2017年4月,机构将麻木药物技术出口至印尼,实现中国此类技术首次出口。如今,机构制品已出口至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市场取得了18个ANDA制品批件,国际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宜昌人福的转型经历,值得更加多湖北企业深入思考和借鉴。”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明春认为,20数年来,宜昌人福持续转型升级,找准了自己定位,才一步步成长为医疗行业的“专精特新”企业。
编审丨刘定文
编辑丨何辉 胡馨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