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实习生 于曦乐
近期,各地区的高考分数已然出炉,考生和家长正在面对一个新课题——填志愿。
“去哪所城市读大学?”“什么专业好就业?”“中档分数到底该怎么报?”……这些问题,让来自新疆的园园和她的家人感到头疼。园园妈妈在高考出分之前,就未雨绸缪找到了专业的志愿填报服务公司,花6000元购买了服务。
照片源自:视觉中国
然而,对方甩给她一个链接——这个系统很好用,靠它就能处理大部分问题。
原来,系统号叫作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为孩儿进行精细匹配,“一分都不浪费”。
填志愿,靠这类“高科技”工具管用吗?记者在手机自带的“软件商店”与微X搜索入口输入“AI智能填报”,根据举荐次序下载和试用了十几款关联应用。记者发掘,尽管标榜“有内部数据”,有“资深专家”坐镇,有些志愿填报意见还是显出有些草率。
“冲、稳、保”有些乱 个性化仍不足
这些应用的操作流程非常类似,用户只需注册后输入分数、地区和考试科目,系统便能快速生成一套区别梯次的“冲(冲刺)、稳(稳妥)、保(保底)”志愿次序。
不外,大部分软件在免费试用周期仅展示有限学校信息,想要解锁所有内容,需支付199至1100元不等的会员费。
然而,即使付费作为会员,亦不寓意着就能完全信任系统给出的结果。
记者运用同一套考生信息测试多款系统,结果却大相径庭。
在区别的应用中,一样的大学,一个认为它是考生的“保底”选项,录取率高达八成以上;另一个则将它列入考生的“冲刺”院校,录取率不足百分之一。
同一软件内部,“冲、稳、保”的归类亦很难看清其中规律。记者运用某一志愿App发掘,该软件总体以2023年的数据为参考,但将当年录取分数较低的学校做为“冲刺”院校,将录取分数较高的学校做为“保底”选项。
值得重视的是,有些软件还在高校梯次上显现了混乱——将“985”院校列为“保底”,并无显著专业优良的院校却必须“冲刺”。
不少应用在志愿填报考量原因上设置得过于简单,对考生兴趣、个人规划这类关键原因“避而不谈”。况且,它们大多只针对普通高考生,很少思虑少许民族单列招生计划、地区专项计划、国家专项计划等特殊招生计划。
业内人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一款高考信息服务制品,最少应该具备下列要素。
首要,必要要有准确的分数数据、高校和专业数据,这些都是基本数据。非常多数据并欠好找,不必定能够完全靠自动化手段抓取,必须人工查询,并进行二次校正。有些公司对数据把关不严,对缺失的数据可能就会胡编乱造。
同期,要让考生和家长能够方便地利用这套数据。区别的公司其实有区别的规则和偏好。怎样呈现结果、怎样排序,就跟每家公司对填志愿的理解程度相关。
另一,这类应用中亦应该有专家的专业指点,有更个性化的内容,帮忙考生认识职业,认识专业,亦认识自己。
需加强对志愿填报服务公司监管
然而,对焦急地要为将来作出决定的考生和家长来讲,很难有精力在许多志愿填报应用中进行甄别。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副科研员裴云龙暗示,随着AI在志愿填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方面,必须加强对AI的科普,告诉大众无论是多么酷炫的技术,它都可能犯错,其供给的信息仅供参考。另一方面,相关分部应加强对类似应用的监管,设立必定准入门槛。例如,需求供给志愿信息服务的厂商需具备必定资质,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同期还要严禁对AI功效夸大宣传,以避免用户轻信,导致损失。
高考政策诠释专家娄雷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AI在志愿填报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数据收集员、数据分析员和报考参谋员。“AI工具应该是帮忙咱们去梳理填报志愿的规律,让咱们晓得这件事应该怎么去做。”
娄雷强调,志愿填报应该未雨绸缪,在出分之前,乃至可能在高中周期,考生就要对升学政策进行适当认识,对自己的将来着手谋划。志愿填报,亦应该由家长和考生自己来做出最后决定。“非常多问题关乎一个家庭价值观,例如咱们到底先选大学还是先选专业,选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类大学,什么叫性价比高的选取……”娄雷说,非常多家长寄期盼于高考成绩揭晓那一刻,经过寻求短平快的方式得到一个答案。但实质上,无任何一个人或公司能够处理所有的问题。
教育部亦再三提醒,填报志愿的过程,本身亦是考生认识自我、规划将来的重要一步。考生应依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兴趣志向以及高校的招生政策,自主恰当填报,规划好个人将来学业和职业发展之路,切莫简单交付于某个公司或个人。
源自:科技日报返回外链论坛:www.fok120.com,查看更加多
责任编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