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1895-1990) ,河南省唐河县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中国哲学史学科重点奠基人。解放前任清华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席,1948年当选中央科研院院士。解放后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第5、6、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人大表率,曾于1941年11月至1942年4月执教于云南大学。1990年11月26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5岁。讲稿字数:8065字,党课ppt页数:28页,教案授课时长:30分钟, 这套ppt设计精美,必须运用的,请仔细看ppt封面的授课人。
十九世纪末,冯友兰出生在河南唐河县祁仪镇有名的书香门第,祖父善诗文,父亲是进士,伯父和叔父都是秀才。按这个三十多口人的封建大众庭的规矩,男孩儿和女子子从七岁起就念家塾。良好的家教渊源,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的熏陶,加上自己的勤奋奋斗,冯友兰和弟弟冯景兰、mm冯沅君都先后考入北京大学。后来兄妹三人又先后出国留学,并且都卓有成就。冯友兰成长为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弟弟冯景兰成长为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mm冯沅君作为著名作家和著名文史专家、山东大学副校长、一级教授。兄妹三人都留过学,又都是一级教授,这在中国学界是罕见的。“冯氏三兄妹”终生勤奋,享誉文坛、学界、教育界、科学界,令人叫作羡不已。冯友兰后来多次这般说过:“一个人成功的要求,重点是天分、勤奋和机遇,其中勤奋是决定原因。”
冯友兰一辈子中学术的最高成就“贞元六书”重点是抗战时期在昆明写成的,其中《新理学》一书荣获抗日败兴最佳学术著作独一的一个一等奖。
1937年抗战爆发后,冯友兰随清华大学南迁,先到长沙,一学期后再转赴昆明西南联大。他和朱自清、汤用彤、陈岱孙等11位教师同路,坐汽车经过广西到越南再转往昆明。
冯友兰到了昆明后,西南联大请他担任文学院院长。因为昆明的校舍不足分配,文学院暂分设到蒙自,一个学期后搬回昆明。冯友兰为联大校歌写下了如此慷慨激昂的歌词,表达了全体师生的爱国浓情:“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枕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返回外链论坛:www.fok120.com,查看更加多
责任编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