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医学界
撰文 | 燕小六
身为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专家,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谭先杰始终保持科普创作,已然出版多部科普著作。近期,他最终从数年的科普工作中摘得硕果,凭借《话说生命之宫》(上下卷),得到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本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谭先杰和团队是独一的医学科普作品获奖者。但这并不是他第1次获此荣誉。早年,谭先杰做为团队排名最后一名,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与临床科研”,曾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能拿到奖状便是很高的荣誉,是老师郎景和院士的提携和认可。”
“大自然给每一个人的时间是公平的。近期10数年,我重点在做女性健康科普传播,研究方面落后于同行,差距持续拉大。每年进行研究绩效考核时,我会有些愧疚,拖了科室的后腿。这次拿到国家奖,是对我这些年科普工作的认可。愧疚少了一点。”谭先杰笑着说。
图源/北京协和医院
“便是那天,我主动想做科普了”
谭先杰将自己的科普实践,分成被动和主动两个周期。
他是郎景和院士的博士科研生,2000年拿到妇产科专业的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在北京协和医院担任主治医师,轮转产科和妇科。
同期,谭先杰接到第1份科普任务,是参与向阳教授编撰的科普书《妇科肿瘤210个怎么办》。谭先杰形容这段经历是“积极的被动协同”。
转变出现在2012年8月,他做为高级拜访学者,赴美国交流研修。在哈佛大学布莱根女性医院研修时,他发掘他的美国老师——一名很著名的妇科肿瘤专家——在问诊结束后,会递给病人一张印有大夫个人网址的卡片,病人能够登录网站查找疾患知识、科普文案。
“让病人从权威专家那里得到准确新闻,把握必定的医学知识。这是大夫必须供给给病人的服务。”谭先杰告诉“医学界”,这一幕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在谭先杰12岁那年的寒假,他的母亲因病逝世。母亲的早逝让谭先杰立志,要到“那个什么病都能治好的医院当大夫”。
母亲去世30年后,已然是妇科肿瘤专家的谭先杰,才鼓起勇气回顾、分析母亲的病情。结合母亲绝经两年后又流血的状况,“我觉得应该是子宫内膜癌。”谭先杰回忆,当时亲戚们还以为这是由于生活要求改善了。
谭先杰告诉“医学界”,子宫内膜癌倘若发掘得早,能够经过手术治愈。“我原来总想尽可能多地看病人、做手术、写论文。但倘若能让广大女性认识妇科疾患或肿瘤征象,早就诊、早发掘、早治疗,效果可能比我多看几个病人、多做几台手术或多写几篇论文更好。”
访学回国后,谭先杰逐步把重心从研究转向科普。他坦言是有过遗憾的。
2000年前后,谭先杰在老师郎景和院士的领导下,在国内首要创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体外细胞培养模型,该模型始终被后来的学弟学妹和国内同行引用。从后,他3次成功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主持完成一项科技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是北京协和医院第1个入选“北京科技新星”人才培养计划的大夫。
但从事科普后,他再亦无申请研究课题。一方面是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是连着数年做科普,研究文案发得少了,底子薄了,申请人研究背景不强,很难拿到课题。
针对研究工作的遗憾,谭先杰早已释怀。他越来越明白,什么病都能治好的大夫并不存在,非常多晚期疾患和肿瘤,大夫和医学依然苍白没力。医学的局限性沉重而深刻地摆在面前。
“期盼100个专家中有99个去做科技创新、前沿科研,但请留1个人做科普。我愿意继续做那1个人。”谭先杰说,“其他行业的科普,能够让青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办法、思维和科学精神,加强她们对科学的兴趣,成长以后创新的爆发力和持久力更强。而医学方面的科普,则能够防病、救命,这和健康中国战略都是契合的。”
2006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与临床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前排左起:孙大为、王友芳、郎景和、刘珠凤、郭丽娜;中排左起:朱兰、许秀英、冷金花、王含必、谭先杰;后排左起:邓姗、戴毅、李华军。图源/北京协和医院
协和妇产科科普传统的继承者
从发布科普文案、出版书籍,到参与卫视健康节目录制,再到创立个人公众号、拍摄短视频,谭先杰尝试太多种科普途径和风格。
迄今,他已出版十多本书,触及健康科普、医学人文等多方面。《话说生命之宫》是他的“大女儿”,倾注心血最多。不仅由于该书出版时间最早,更加是由于过程坎坷、差点胎死腹中。
“当时,我想用容易的形式,写一本适合健康女性或仅有轻微不适女性的科普书。”他很自然地联想到子宫:这是每一个人都曾住过的黄金居室,温馨私密;是女性每月生理现象的源头;它给万千家庭带来天伦之乐,又是某些女性心中的伤痛……
谭先杰奋斗地在临床工作间隙挤时间,例如两台手术之间的闲余或门诊结束后的十几分钟,构思、撰写、修改内容。
2014年,《话说生命之宫》的初始版本《子宫情事(上)》正式出版。其内容通俗易懂,每章结尾有一首七言绝句,精炼概括本章内容,再用“请听下回分解”完成起承转合。
“全书信息丰富,有解剖生理,有诊治预防。作者讲生理、说疾患,语言朴实没华、流畅没碍,有时拟人说事,有时严肃论理……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舍得花时间、精力撰写科普,便是舍得花时间、精力感恩公众,奉献社会。这种舍得非常值得!”郎景和院士给予了很高的评估和认可。
为协同出版社推广,谭先杰在多个社交平台撰文聊书,在全国出席百余场女性健康科普公益讲座,参与录制数十期科普节目。与此同期,他亦听到有些质疑声。
“有人认为我便是为了卖书,是在炒作自己、不务正业、想当网红。还有人说,你有这些时间,多看几个病人欠好吗?说实话,我晓得网红并不是褒义词,但作为网红从来不是我的本意。还有,即使是网红大夫,他首要还是大夫。”尽管如此,谭先杰还是受不了这般的舆论。2015年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停止了科普创作,并回避一切与《子宫情事》相关的活动。早前策划好的《子宫情事(下)》亦被搁置。
直到有一天,一名病人拿着《子宫情事(上)》,来到他的门诊。谭先杰发掘,几乎每一页都是密密的笔记和标记。病人说有些地区没看懂,专门来请教。
郎景和院士亦给予谭先杰再出发的勇气。“在一次谈话中,我主动说了自己的困惑。郎院士说我的出发点是好的,鼓励我别留意别人的看法。况且,科普是专家的责任,是大夫的职业良知和社会责任。”
不久之后,郎景和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布题为《科普是专家的责任》的署名文案。他写道:一个专家应把科学普及做为自己的重要职责,去演说、去撰文、去宣传,让科学作为公众的科学;否则,他就难以叫作得上是优秀的专家。
实质上,医学科普是协和妇产科的优良传统,目的是让无机会来看病的病人亦能把握健身、防病知识。20世纪70年代,林巧稚医生主编《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百科大全》等科普书籍,深受欢迎。宋鸿钊院士在85岁时仍亲笔修改《女性保健》丛书。郎景和院士笔耕不辍,截止2011年出版发行科普书籍30余部,撰写科普小品200余万字。
更让谭先杰惊喜的是,去基层做教育巡讲,总有当地大夫暗示看过《子宫情事》,有人能大段背诵原文。还有大夫说,书中有非常多通俗病例,看完后,给病人解释病情方便多了。
谭先杰还说,把深奥、难懂、枯燥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有趣的科普知识,亦是一种“转化医学”。“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教授说过,协和的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总体战略,加快实现从国家医疗中心向医学中心的转变。虽然‘医疗中心’和‘医学中心’仅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和外延区别。医学中心要兼具防、筛、诊、康等多项任务,这就必须转化。”
“一位位‘贵人’促进我对科普工作不离不弃。”谭先杰告诉“医学界”,2016年,《子宫情事(下)》正式出版,此后又经全新修订,再版时更名为《话说生命之宫》。
全书分上下册,共112回。这是谭先杰埋的“彩蛋”。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纪念林巧稚医生112周年诞辰的一次会议时期,谭先杰整理完全书框架。“林医生教诲郎院士做科普,郎院士又指点咱们写科普。咱们是这种精神的传承者。”
迄今,《话说生命之宫》印刷17次,发行超12万册,先后入选2016年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健康中国十大健康科普图书、北京市科协“2023首都科普好书”举荐书目等。
病人在《子宫情事》上批注。图源/受访者
别让读者甄别科普
谭先杰告诉“医学界”,自己在构思一本新书,集科幻、惊悚、文学、医学为一体,暂名《2099,逃离人和医院》。
根据梗概,人和医院里无一个真人,看病全靠人工智能(AI)。谭先杰期盼经过这本书,和读者一块探讨医学和医学人文的将来,思考医疗行业怎样应对AI挑战。
他暗示,继续专注写书是因为相较于互联网的碎片化知识,自己更爱好纸质文字的温度和永久性。他认为文字是人类文明最恒久、最有效、最保险的传承方式。数字化的东西是非常方便,但传递必须特殊介质,一旦受损,很难恢复。
近年,谭先杰亦在拍科普短视频。他有时要拍七八条,才可讲清楚一个问题。因字数、时长等限制,有些重要观点难以表达,容易诱发歧义。
另一方面,谭先杰经过操作,认识到视频操作的难度。他把公众号文字撰写视为“一个人的精品店”,从没到有,都能由他独立完成。虽然产量低、规模小,但期盼每篇文案都是精品。
若要拍摄、制作优良视频,常常得有团队,“那就要有收入、维持运行,可能会掺入有些科普不该该承担的责任。我不愿意这么干。”谭先杰暗示,医学问题比较繁杂,敷衍了事不可能学到正确、完整的知识。况且,让读者甄别科普质量的高低真伪,显然很困难。鱼龙混杂后,读者、受众或被误导,乃至产生不良后果。
看似传统的谭先杰,亦在被互联网改变,从而摸索“用户心理”。
有段时间,他的公众号流量很低。各样尝试后,他发掘若是在“子宫”二字中间加个空格,或用拼音代替,流量火速就起来了。他明白这可能是个“限流词”。
待到《子宫情事》修订时,他主动提出更名、换掉子宫二字。这般,男性亦能够把它放在案头、书柜,看起来毫不违和。
“现代技术能让写作者快速和读者互动、得到反馈。大众心理要好,别指望每篇文案都能广受好评。文案阅读量寥寥,都是在预期之中。咱们要感谢哪些正面鼓励,亦要爱惜哪些理智的、理性的批评声音。”谭先杰感慨。
他还提示,别把科普想得太繁杂。关联素材常常源自大夫的平常工作,包含解释病情,和病人、家属谈话,讲解预后,介绍临床发展等。找到一个表达载体,能回答没数人、没数遍重复的同一个问题,实质上便是科普。
源自:医学界
责编:王 晓
编辑:赵 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