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1929年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卒于2018年,是我国有名的方剂学专家。方剂在中医中占据着要紧的地位,讲究实用,疗效明显。
陈潮祖在临床上所开的方剂无贵贱之分,不仅博采众长,还纠正了许多大夫重轻方,而轻时方,轻偏方的观念。
他做为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和硕士科研生导师,不仅编撰方书,还首次提出了“膜腠三焦学说” “五脏宜通”等创新型中医理论,推动了中医基本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陈潮祖走上中医之路,缘于他母亲的疾患。由于他母亲身体欠好,经常请医看病,这让小小年纪的陈潮祖心疼不已,他想治好母亲的病,就立下了作为一名好大夫的志向。
在他18岁时,他就拜了名医孙芳庭为师,苦学四年终有所成,辞别恩师,便在家乡起始悬壶济世。因其扎实的中医根底,明显的临床效果,不久就闻名于桑梓。
建国后,他亦响应号召进入到医疗联合诊所工作。1958年,他考取了成都中医学院师资班,进行系统的中医学习,毕业后因为成绩明显,且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被学校破格留校担任教育、研究和临床工作。
陈潮祖对这份教育事业拥着极高的热情,他强调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教育上谆谆善诱,深入浅出,多么高深的理论经他讲解都变得通俗易懂,教育之余,他还深入临床,将实践和理论相对照科研。他为国家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医人才。
陈潮祖将他总结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编撰成《中医病机治法学》一书,此书于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书中仔细介绍了他所创立的“五脏宜通”和“膜腠三焦”学说。对中医学发展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他指出“五脏宜通”不可只单纯地保持五脏通畅,而是要将五脏之间的气血、津液等都做到通畅。这本书的影响力非常大,不仅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还被许多中医学院做为了指定教材。
陈老在“膜腠三焦”学说中提出了新颖的观念,认为三焦亦有着膜原和腠理之分,筋的延展部分是“膜原”,分布于身体五脏六腑,及组织细胞之间。膜外的组织间隙则是“腠”,亦便是《黄帝内经》中所叫作的肉。
腠的功效是维持五脏六腑正常活动。因此说三焦于人身体没处不在,而气血便是经过三焦流通出入的。
返回外链论坛:http://www.fok120.com/,查看更加多
责任编辑:网友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