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3

他认真观察病人状况,深入思考,为“不治之症”提出诊疗办法

[复制链接]

3121

主题

3万

回帖

99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108633
发表于 2024-6-26 16: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他拒绝美国的优厚薪水,毅然回到祖国,用一辈子推动中国泌尿医学事业的进步。国外媒介叫作他为“中国医学界第1位的名人”。他便是两院院士,著名医学专家、医学教育家、泌尿外科专家,新中国泌尿外科的奠基人之一——吴阶平。吴阶平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名誉院校长,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名誉校长,北京医科大学泌尿外研究究所名誉所长、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首任院长等职务。

上世纪50年代,结核病在亚洲极为广泛,泌尿外科在临床上最平常疾患是肾结核。当时,医学界在诊治肾结核时,通常不对双侧肾结核或“一边肾结核,另一边因其他疾患而丧失功能”这两种状况做出知道的区分。二者的症状非常类似,但是治疗方法和痊愈几率完全区别身患一边肾结核的仍能够靠另一边健康肾脏存活,而双侧肾结核则被认为是“不治之症”。责任心强、工作严谨的吴阶平,重视到在部分被诊断为双侧肾结核的病人中,有的一边肾有显著破坏,而另一边肾虽功能,但并证据证实是肾结核病破坏的结果。于是他到协和医院的病案室查阅肾结核238个患者的病历,发掘在病人中一边患肾结核时,另一边都有一点肾积水。这给了吴阶平很大的启发,由于肾积水严重了导致肾脏功能。他立即找到因肾结核死亡的病人进行尸体解剖,果然发掘了几例“双侧肾结核”死亡病人实质上只是一边肾结核,而另一边仅仅是肾积水。而当时肾积水是完全能够治疗的,这疑是一个重大突破。经反复思虑,他决定经皮穿刺功能的一边倘若穿刺出脓液则显示病人确属双侧肾结核,不可拯救,但如不是脓液则尚有恢复机会。当时,肾上腺外科尚未普及。吴阶平带领团队,应用“肾穿刺”的办法,从病人功能的肾中取得尿液后,起始进行结核菌检测她们发掘,穿刺吸出的是淡色的尿,白血球,量很大;随即从穿刺针注入静脉造影剂进行肾造影,证明了功能的肾是肾积水,可经肾盂引流管引出,使积水逐步减轻,这般病人就有了恢复的期盼。在结合海量文献资料、案例的基本上,吴阶平最后得出,有15%的双侧肾结核病人能够治疗的,病人对侧的肾只是因肾积水引起功能丧失罢了,并非“不治之症”。

吴阶平工作照

据此,他提出了“肾结核对侧肾积水”这一新理念,并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将肾结核对侧肾积水与双肾结核进行区别,为肾结核对侧肾积水病人制定了可行的诊断、治疗方法。吴阶平的这一科研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该科研成果于1954年在《中华外科杂志》上刊出,诱发了国内外的高度注意。随后,吴阶平进一步对肾切除后留存肾的代偿性增长进行了全面的科研,这是学术观念的突破,使人们对医学科研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一发掘挽救了新鲜的生命,充分奠定了他在中国泌尿外科界的学术地位。晚年吴阶平在回忆这一研究经历时,总结到:“这一科研成果显示在临床工作中必要认真观察病人的实质状况,深入思考区别病人间的差异,运用规律思维推断各样可能的关系,加强临床诊治效果,为人民健康服务。”

吴阶平与夫人高睿“学习、思考、实践”,吴阶平将这一理念贯穿于自己的研究行动中,为新中国泌尿外科事业倾注了一辈子心血。正如首都医科大学原校长吕兆丰曾说,“他是医学界和医学教育界的泰斗,他的思想指引着医学界的发展。”





上一篇:吴健雄:在宇叫作不守恒发掘中的不朽贡献(下)|王丹红专栏
下一篇:相信杨永信的人是什么父母,他被抓重操旧业换汤不换药还保持相信杨永信的父母是什么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92

回帖

-19

积分

限制会员

积分
-19
发表于 2024-9-9 08: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势所趋,用于讽刺一些制作目的就是为了跟风玩梗,博取眼球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46

主题

3万

回帖

999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979425
发表于 2024-10-4 17: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外贸论坛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荣誉是我们的,成就是我们的,辉煌是我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90

主题

3万

回帖

990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098764
发表于 2024-10-6 13: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话语真是温暖如春,让我心生感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链论坛 ( 非经营性网站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3 08:57 , Processed in 0.1050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