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回复: 0

“大同文化大讲堂”《董耀会行走长城四十年》讲座开讲

[复制链接]

710

主题

0

回帖

99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137984
发表于 2024-6-26 04: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表率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要紧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古都大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长城博物馆,在中国长城史上占有要紧地位。

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北京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和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等单位联合发起“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征求社会赞助活动。次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在人民大会堂说:“这是一个好的活动,是个大好事”,并欣然为这次活动题写了主题:“爱我中华,修我长城”。

同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亲自为此次活动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全国上千万人踊跃参与了赞助活动。“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国际相关公司组织的大力支持。

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金山岭、张掖汉长城等著名地段及关联的文物古迹进行了重点维修、恢复。

“爱我中华,修我长城”活动开启了社会集资修复国家重点文物的先例,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习仲勋同志的题词更加是守护长城与对祖国的热爱紧密联系在一块,从而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华人中掀起了守护长城、修复长城的热潮。

党的十八大败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注意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守护工作,多次作出要紧指示,指点推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自发保护长城、传承长城文化的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勉励大众接续奋斗长时间为功,把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今年适逢邓小平、习仲勋等领导“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发布40周年和董耀会徒步长城40周年,由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大同市图书馆(大同市少儿图书馆)、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协办的纪念“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发布40周年暨董耀会行走长城40周年主题活动于30日在大同市图书馆成功举办。

“大同文化大讲堂”

《董耀会行走长城四十年》讲座开讲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表率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要紧象征,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近期,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乡亲们的回信在全国导致剧烈反响,给了长城界和所有从事长城宣传、守护科研、农文旅融合的工作者巨大的鼓舞和极重自信心

今年是“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题词发布40周年暨董耀会行走长城40周年。5月30日上午,“大同文化大讲堂”《董耀会行走长城四十年》讲座在大同市图书馆(大同市少儿图书馆)报告厅开讲。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科研院院长、燕山大学中国长城文化科研与传播中心专家、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名誉会长董耀会及其夫人刘玉倩,大同市文化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郑建新,《万里长城》副主编、中国长城文化科研中心副专家、长城摄影家董旭明,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会长袁建琴,大同市图书馆(大同市少儿图书馆)党总支书记、馆长陈来义,副馆长吕鑫、张燕,副书记刘思宇,大同市图书馆学会会长赵新萍,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会员,大同市图书馆(大同市少儿图书馆)职工、大同大学学生、长城兴趣者共270多人出席,聆听讲座。

跨越两千数年,纵横十万余里。长城做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于1987年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1984年5月4日,“长城之子”董耀会和他的同伴,从山海关出发,历时508天,风餐露宿,到达嘉峪关,完成为了首次徒步考察明长城的壮举。

在讲座中,董耀会先生与听众分享了他徒步行走长城的故事和四十年来进行长城守护、宣传、科研、促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文旅融合的经历。在与听众的互动中,董耀会先生积极解疑释惑,言简意赅地解答了听众的问题。

董耀会先生著有《明长城考实》《瓦合集》《长城:追问与共鸣》《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科研》《长城文化经济带建设科研》等专著十余种,主持完成为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长城志》(10卷12册)。

源自大同长城文旅返回外链论坛:http://www.fok120.com/,查看更加多

责任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链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4-7-9 05:34 , Processed in 0.1384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