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链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回复: 3

【积步丹青】窦万兴:用篆书创作《大运河与古典诗词100首》的感悟

[复制链接]

3065

主题

148

回帖

991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118926
发表于 2024-9-27 06: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运河是历史的见证与文化的纽带,做为一项贯穿中国南北的壮丽工程,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不仅是一条连通南北的水上走廊,更加是一部流动的历史长卷。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促进了文化交融与国家统一,是中华文明的骄傲与荣耀。我的《大运河与古典诗词100首》篆书创作,不仅是一次艺术上的探索,更加是一次对古典诗词与大运河深厚文化内涵的致敬。经过篆书这一古老的文字艺术形式,我将大运河的壮丽与诗词的雅韵融为一体,为世人呈现出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大运河的地理与文化脉络

大运河的地理概览

大运河,始于春秋,历经千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它横跨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北京等八省市,连接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与海河五大水系。这条全长约1794千米的水路,不仅是古代中国南北物资交流的命脉,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历史的演变与文化影响

大运河的建设历程能够追溯到公元前486年的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此后经历了隋代的大规模扩建,直至元代形成为了今日的大运河格局。这条水道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平衡发展,还加强了中央集权,针对国家的统一与稳定起到了关键功效。大运河沿线城市如扬州、杭州等,因水而兴,作为经济、文化和艺术的中心,其繁荣景象迄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大运河在古典诗词中的流淌

古诗词中的大运河

历代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无不为大运河的魅力所倾倒,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诗人笔下的运河,既有“万古流不停”的宏伟气势,有“尽道隋亡为此河”的历史沉思;既有“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繁华景象,有“京口瓜洲一水间”的清闲恬淡;既有“波上寒烟翠”的自然美景,有“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的相思之情。

大运河在她们的笔下,既是时间的见证者,是空间的连接者。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映射着个人的情感,作为诗词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文化符号的积淀

大运河在古典诗词中不仅是一条河流的具象,更加是一种文化符号的积淀。它象征着国家的统1、文化的交融,以及个人命运的沉浮。古人云:“水能载舟,能覆舟。”大运河不仅是水路交通的枢纽,更加是文化交融的通道。它连接了区别的地域,连接了区别的文化,使得南北文化得以交流互鉴,形成为了独特的运河文化。

大运河,这条流淌了2500数年的文化长河,早已超越了其做为交通运输工具的理学属性,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重要积淀。它不仅是连接南北的交通动脉,更加是文化交融的桥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

篆书艺术与大运河诗词的融合

篆书的选取道理

我之因此选取篆书这种古老的汉字书写形式来创作《大运河与古典诗词100首》,是由于篆书不仅是文字,它是中国书法艺术中最具历史韵味的一种。篆书起源于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经过秦朝的小篆规范,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标准字体之一。其结构严谨、线条流畅、造型古朴,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篆书的每一个笔画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大运河的悠久历史相呼应,使得每一首诗词都作为了穿越时空的对话,连接着古人的智慧与今人的感悟。

“从心到目”的经典化过程

我从历代诗人吟咏大运河的古诗词中精心挑选,并从300多首诗词中精挑细选出100首进行篆书创作。这一过程不仅是简单的文字转化,而是一次从心到目的艺术升华。每首诗词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经过篆书的笔触,诗词的意境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诠释,使得这些作品不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作为了活生生的艺术品。篆书的创作过程,实质上是对诗词经典化的一种推动,让这些古诗词跨越时空的界限,以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展此刻世人面前,使得古典诗词的美学价值得以广泛传播和深入理解。

大运河文化带的多层次视角

核心区、拓展区与辐射区的概念

按照《大运河文化守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文化带被精细地划分为“核心区”、“拓展区”和“辐射区”三个层次。核心区指的是大运河主河道流经的县市区,这儿是大运河文化的发源地,保留海量的历史遗址和文化遗产,是大运河文化带的核心与灵魂所在。拓展区则指的是主河道流经的地市,这儿的大运河文化起始地区文化融合,形成独特的地域特殊。辐射区则指的是主河道流经的省份,大运河文化在这儿进一步向外传播,影响着更广阔的地区,作为支撑和保证大运河文化带的省域空间。

空间之河与意象之河

大运河不仅是一条实质存在的空间之河,连接着南北方的地理与文化,更加是一条充满诗意与想象的意象之河。在古诗词中,大运河被赋予了丰富多样的象征道理。它既能够是国家兴衰的见证者,能够是个人情感的拜托,还能够是自然美景的展现。诗人们经过大运河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的感慨。例如,扬州做为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城市,它的繁荣与衰落,常常作为诗人们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载体。大运河在古诗词中,既是详细的地理实体,又是抽象的文化符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

我的篆书创作,正是经过对大运河诗词的再诠释与艺术化呈现,让这些诗词从文字的海洋中跃然纸上,作为一道道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使得大运河的文化魅力得以跨越时空,继续在当代社会中流传与发扬。

大运河诗词的现代回响

当代的价值与启示

我用篆书创作的《大运河与古典诗词100首》不仅是对古典文化的致敬,更加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深刻启示。它提醒咱们,即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古典诗词和传统艺术依然拥有不可替代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力量。大运河的千年流淌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而篆书版诗词则以其独特的方式,让现代人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与智慧,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我的作品巧妙地融合了传统的篆书艺术与古典诗词,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创新。经过将古诗词以篆书的形式重新呈现,我不仅保存了诗词的原始韵味,同期赋予了它们新的生命力。这种创新不仅让古老的文字艺术焕发新生,让古典诗词以一种更加直观和艺术化的方式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作为连接过去与将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大运河与古典诗词的永恒对话

文化长河的流淌

大运河与古典诗词在历史的长河中交织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它们之间的互动不仅是文字与艺术的碰撞,更加是文化和精神的交融。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物质上的河流,它还是承载着无数诗人情感与思考的精神河流,是中华文明中一条不可或缺的文化血脉。

将来的展望

展望将来,大运河文化与古典诗词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全世界化的推进和文化多样性的注重,大运河文化和诗词的魅力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现代技术如数字化、多媒介等手段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古典文化的现代化,让更加多的人以新颖的方式接触和认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期,大运河做为一条活生生的文化纽带,将继续促进区别地区、区别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作为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一起发展的积极力量。

(文/窦万兴)

艺术家简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职科研生毕业,中央美院科研生课程班结业。曾远赴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香港等地进行艺术交流、讲学。被新西兰梅西大学、奥克兰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其作品深受外国友人、华人、华侨的喜欢和欢迎。现任:北京漕运书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市书法教育科研会副会长;北京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北京工美集团行业协会会员;江苏省景德镇昌江美协名誉主席。

窦万兴教授创作的篆书书法作品有:《中国共产党章程》、《道德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国古典诗词200首》、《京杭大运河古典诗词100首》、《毛泽东诗词60首》,有些作品先后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科建集团总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及乡村、学校、部队展出;《人民日报》民生周刊先后为窦万兴教授发布了《举精神之旗显信仰之美》、《四维八德弘正气阳春白雪谱新歌》、《学书论法做人办事》、《讴歌新时代新生活、传播好作品正能量》等评论文案

作品欣赏

文案转载人民日报全媒介平台返回外链论坛: http://www.fok120.com,查看更加多

责任编辑:网友投稿





上一篇:最透彻的人生感悟,就一个字!
下一篇:《劳动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37

主题

3万

回帖

99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109078
发表于 2024-9-28 06: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外链网  http://www.fok120.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79

主题

3万

回帖

995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569190
发表于 2024-10-2 09: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话深深触动了我,仿佛说出了我心里的声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83

主题

3万

回帖

9909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9098788
发表于 2024-10-24 18: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站建设seio论坛http://www.fok120.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站点统计|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链论坛 ( 非经营性网站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0 17:02 , Processed in 0.1126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