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告 记者钟雨欣 北京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持有车载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能够从汽车外边环境收集道路、建筑、地形等数据。这些车外数据汇集至车载计算芯片做处理分析,可用于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实现各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但这亦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汽车进入要紧敏锐区域后对车外数据收集行径管理难度大,且数据主体常常对此类数据收集行径没感。
针对以上问题,全国网安标委近期发布《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 一键停止收集车外数据指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叫作《实践指南》),提出经过设置按键的方式实现一键停止收集车外数据,并在汽车外边表示关联状态标识。
受访律师指出,《实践指南》聚焦要紧敏锐区域的车外数据管理困难,方向比较新颖,同期亦给车辆的软硬件设计提出了更为详细的需求,必须公司投入额外的资源进行技术开发和系统测试。
聚焦要紧敏锐区域车外数据管理困难
海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傅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告采访时指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与数据相关的指南和规范,重点意在守护两种群体的权利和利益。
“一种是守护车外的个人和其他组织,这重点表现在车载摄像头、传感器会在车外个人和组织几乎没感的状况下收集信息和数据,因此必须有必定的规则予以规范和关照。另一种是守护车内的个人,重点表现在车内的摄像头、传感设备、车机等设备,收集、处理各类个人信息和其他数据,因为车内空间私密,数据敏锐度高,必须尤其关注和守护。”傅鹏暗示。
他进一步弥补,从文件内容来看,《实践指南》关注的焦点与以上两种状况有所区别,重点着眼于智能网联汽车在“要紧敏锐区域”场景中的车外数据安全问题,这个方向是比较新颖的。
“至于该文件是不是重点期盼直接处理车外通常性的个人和组织的个人信息守护顾虑、是不是重点期盼直接处理车辆在普通道路正常行驶过程中的路侧行人信息守护问题,目前似乎不易看出来。”傅鹏说。
此前,有不少报告提及某品牌的乘用车被禁止驶入机关单位等敏锐区域,傅鹏认为,如《实践指南》最后广泛落地,可能会为类似问题供给一种处理思路。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邓志松暗示,当前智能网联汽车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在持续收集和处理海量数据,包含但不限于行人的面部识别数据、车牌号等信息。这些信息倘若无得到妥善管理和限制,存在被泄密或乱用的危害。《实践指南》提出的一键停止收集功能,能够大幅度减少没意中的隐私信息收集和处理,进一步守护我国的数据安全和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出于对车内车外数据得到同等守护的目的,邓志松还意见,将来能够思虑引入用于车内传感器和数据收集系统的一键关闭功能和状态标识,用于车内传感器和数据收集系统,守护车内数据的安全,进一步完善车辆的数据合规性。
设置“一键停止收集”开关,知道指示标识
为防止汽车的车外数据收集行径感知程度低引起汽车可能收集海量要紧数据和敏锐个人信息的状况出现,《实践指南》提出,能够经过设置按键的方式关闭各类车载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实现一键停止收集车外数据的功能。
另外,一键停止收集车外数据功能应拥有专门的开关用于进入或退出停止收集车外数据状态,该开关应处在座舱内驾驶人方便操作的位置,不宜位置于驾驶人以外其他乘员可操作的位置;汽车处在停止收集车外数据状态时,汽车驻车时期(包括锁止并离开车辆后)以及下次车辆起步仍应保持停止收集车外数据的状态;开启一键停止收集车外数据功能前,应采用明显方式向驾驶人通知相关影响,保证行车安全。
在开关设置上,《实践指南》提出了硬开关或软硬开关相组合的方式。如由硬开关触发,应设置防误触机制,例如长按硬开关2秒触发。如采取硬开关和软开关组合的方式,需按下硬开关,并在大屏确认是不是进入停止收集车外数据的状态。
邓志松暗示,硬开关为用户供给了即刻和直接的掌控方式,非常适合在紧急状况下快速切断数据收集,以防止敏锐信息的没意泄密。而软硬开关的结合则在硬开关的基本上增多了软件掌控层,更有效地防止误操作,将来还可能供给更灵活的选取。
《实践指南》还用了相当一部分篇幅重点说明了怎样对车辆数据收集状态进行标识,以便敏锐区域管理人员准确识别。
其中强调,在汽车处在停止收集车外数据状态时,应有显著的车外指示标识。《实践指南》给出了细化标准:标识颜色应为蓝色,其长度不宜少于15mm、宽度不宜少于15mm。车外展示灯可位置于汽车前挡风玻璃中间位置。
《实践指南》还知道需求车外指示标识应当在可见区域边界范围内被看见,可见区域边界范围区域由车辆前端横向平面、距车前2m的横向平面,及距车辆中心两侧各2m的纵向平面构成,高5度为地面以上1m到3m范围内。
傅鹏认为,从该文件日前规定的车外标识体积、可见区域边界范围来看,明显性特征可能有待加强,必定距离以外的路人不必定能看见,必须专人尤其关注到车辆的前挡风玻璃所示信息,才可能察觉。
倘若需求车企运用统一的图案做标识,落实起来的难度怎样?邓志松暗示,实施《实践指南》中规定的统一标识能够有效通告驾驶员、周边人员及敏锐区域的管理者汽车当前的数据收集状态,亦有助于统一标准,简化监管分部对汽车是不是遵守数据收集规定的监督和管理,同期提高公众对智能汽车数据收集活动的认知。
在邓志松看来,尽管实现这一目的面临许多挑战,如需达成各方面对标识设计的共识、调节车辆设计以适配新的技术需求、制定符合各样环境可视需求的标识(如区别天气要求下的可见性、夜间辨识度等),既要综合思虑设计原因、知识产权、车企的技术水平等,还需保证监管办法的有效执行、公众宣传等。但综合来看,这一需求是利大于坏处的。
《实践指南》提出的新需求,可能将给车企的数据合规建设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傅鹏指出,该文件本身不是法律法规,亦不是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重点目的是处理“敏锐区域管理人员准确识别汽车的数据收集状态”这一问题,将来是不是会这里基本上形成惯例,仍有待观望。
不外,受访律师均认为,《实践指南》的详细需求触及车企对车辆的软硬件设计调节,必须投入额外的资源进行技术开发和系统测试,增多必定的合规成本。同期,车企必须更加主动地应对日益严格的监管需求,包含隐私守护设计的实施和定时监管审计。